2016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地理基础会考试题

试卷创制或上传人:刘老师    试卷总分:100       起始分:0    

        为适合网上练习,将20道单项选择题设置为每题5分,共计100分。主观综合题配有答案,请自行学习、作答和研究。
    
    
      

      考试起始时间:2024/4/20 11:52:22

   所属学校:     所在班级:   

   姓名:                    学号: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据此完成1~2题。     

1.(5分) 本届奥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北移        B.在北半球,向南移
          C.在南半球,向北移        D.在南半球,向南移

  答:


     

2.(5分) 本届奥运会举办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里约热内卢昼短夜长

  答:


     

3.(5分) 图1中能给海南夏秋季节带来狂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的是

  答:


     

4.(5分) 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适宜温度,其原因是
           A.八大行星都以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B.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C.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        D.地球上存在液态水

  答:


     

5.(5分) 图2中某地只考虑昼夜和云量状况,下列气温排列正确的是
            A.丁<丙<乙<甲         B.乙<丙<丁<甲
            C.甲<乙<丙<丁         D. 丙<乙<甲<丁

  答:


     

6.(5分) 图3为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虚线①②表示洋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是寒流,位于大陆西岸         D.②是寒流,位于大陆东岸

  答:


     

7.(5分) 我国北方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自然景观依次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地势       C.热量      D.水分

  答:


     图4为2006-2011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8~9题。     

8.(5分)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A.传统型       B.原始型
           C.现代型       D.原始-传统型

  答:


     

9.(5分) 目前我国实施“二孩”政策的原因
           A.人口死亡率高         B.人口增长数量少   
           C.人口增长过快         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答:


     图5为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1题。     

10.(5分) 关于中、英、美三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城市化进程1970年后停滞
           B.英国起步最早,水平最高
           C.中国2000年后出现逆城市化
           D.美国起步早,水平最高

  答:


     

11.(5分) 200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经济     C.交通     D.资源

  答:


      图6为某类产业的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5分) 若该产业为农业,则与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相吻合的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答:


     

13.(5分) 若该产业为工业,则图示最有可能的是
            A.精密仪器制造业        B.服装加工业
            C.航天工业              D.制糖工业

  答:


     

14.(5分) 图7为1957-2010年我国人口、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图中反映出我国
            A.耕地面积一直减少      B.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C.生活日益贫困          D.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答:


     

15.(5分) 工业集聚的目的是
          ①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减少环境污染 
          ③各企业只是工序上存在联系          ④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


     

16.(5分)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屡次遭遇严重雾霾。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    
            A.减少燃煤发电        B.使用绿色新能源   
            C.治理污染企业        D.鼓励使用私家车

  答:


     图8是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的2000年和2014年全国水土流失对比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5分)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人口减少  ③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④耕地面积扩大
          A.②③  B.①②    C. ①③    D.②④

  答:


     

18.(5分) 为更好地监测、统计、分析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利用的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与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地球
           C.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答:


表1为某产品在甲、乙两地的生产成本构成。据此完成19~20题。     

19.(5分) 该产品生产地由甲迁往乙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 市场   D.技术

  答:


     

20.(5分) 该产品生产地的迁移,造成的影响是
          A.不利于甲地产业升级      B.提高了甲地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C.导致乙地大量工人失业      D.促进乙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答: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二题为必考题,第三题为选考题。
     二. 必考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0分) 21.读图9,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是(           )。(填字母)(2分)
     (2)甲地的地形属于(              ) ;丙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4分)
     (3)在甲、乙、丙三地中选择一地修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何地?为什么?(4分)

  答:


     

22.(0分) 沿海某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图10为该地1994-2010年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该地1994-2010年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变化的基本特征。(4分)
    
     (2)分析该地1994-2010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6分)

  答:


     

23.(0分) 图11为长江部分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的自然条件。(4分)
    
      (2)简述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6分)

  答:


三. 选考题(本题10分。请考生在第24、25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24.(0分) 图12为新疆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绿洲的分布特点。(4分)
    
       (2)指出本区域过度发展农业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6分)

  答:


     

25.(0分) 图13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新城区布局的区位条件。(4分)
    
       (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该市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