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人民的名义》剧中陈岩石主导的大风厂“国企股份制改革”,教训何在?

洣崽

   大风厂是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缩影,窥一斑而知全豹,解剖一只麻雀而有典型意义。
         大风厂是国家投资的企业,其资产权理应属于国家,理应向国家贡献利润(如果有利润的话),向国家贡献的利润理应全国人民共享。
         国企暴露出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严重浪费、僵化、官僚化、缺乏活力、长期亏损、员工缺乏积极性等众所周知客观存在的弊端,应当改革,必须改革。但“国企股份制改革”“员工持股”是错误的,相当于变相地部分私分属于全民的国家资产,有违法理,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二者这一做法不利于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平稳过渡,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原来还可以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确保企业最低限度的有序,一旦国企资产被“股份制改革”,原管理部门的监管师出无名,出现监管空档,当企业自主自治、自我制约、自我平衡、自我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某些强势权贵、资产者、奸商等乘机上下其手,贪腐侵吞,企业无法抵御。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改革道路的失败。认同和尊重以陈岩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忠诚无私、奉献担当和种种努力,体谅改革探索中的艰难曲折和错误;但应当总结教训。国企改革道路向何处去?
         国有企业资产是全民的,国企资产不应演变成员工个人分持,应当尊重法理,应该维护国家的国企资产完全占有。国企改革困局的打破,不在员工分持资产股,而在于员工分享企业利润。
         当前国企改革有走入歧途的倾向,有些改革设计者不是打算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让员工分享企业利润,而是要把国企资产股份化员工分持,搞所谓“员工持股”和什么“混合所有制”。“员工分持资产”和“混合所有制”实际上损害了国家的国企产权完整性,是一条短期迎合群众、但损害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长远根基的凶险绝路。“实行员工分红制度”与“国企资产股份化员工分持资产”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不应混淆。
         国企改革的出路,不是让员工分持国企资产,而在于让员工分享企业利润;通过实行“员工分红制度”实现国企员工对企业利润的科学有序额度清晰的分享。
         应当把全体员工(而不仅仅是高管)纳入企业利润的分配格局,通过实施“员工分红制度”实现员工对企业利润的有序分享;在正常工资外,员工应当法理鲜明、额度清晰、科学合理、制度化地分享一份企业利润。以利益为纽带,把全体员工与企业命运捆绑一起,把全体员工的“能动性劳动”发挥到极致。由此,既确保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根基,又开创国企的崭新局面,构建世界先进的企业制度,把我国国企打造成经济领域能征惯战的雄师劲旅。
         6732017050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6.   一剂药方  
            更多冷帖————
    952.   “素质教育” 不是当前我国精准对症的教育思想  
    953.   不实行“员工分红制度”,无以激发和释放企业内在动力,无以构建先进的企业制度  
    954.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955.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绝对排斥和冲突,而是优势互补;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新的条件下合理地发挥更大作用  
    956.   说一说“公”与 “私”及“公有制为主体”  
    957.   斗争得和谐、斗争出团结、斗争中得进步  
            其它更多帖————
    1.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  
    2.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漫天大火  
    3.   “天啊,下一场透雨吧!” “不,要精准滴灌”  
    4.   应该改“扶贫”思想为“还债”或“分红”思想……  
    5.   “毕节四兄妹”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  
    6.   “扶贫”“精准扶贫”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佳策略  
    7.   从潜在生产力说起;以货币福利方式将潜在生产力外显出来造福社会(二)  
    8.   从潜在生产力说起;以货币福利方式将潜在生产力外显出来造福社会(一)  
    9.   说一说货币回笼  
    10.   经济领域荒诞“奔跑症”及其诊断医治  
    11.   说一说货币的发行  
    12.   货币发行量以什么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