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澄清对英语的几个糊涂认识

洣崽

  
         有必要澄清对英语的一些糊涂认识。
         英语是有用的,世间任何事物、一草一木一块石头,都是有用的;以“英语有用”而推行胁迫式学英语,这种理由站不住脚,是一种僵硬思维,是不合辩证法的;我们对事物的取舍不能不考虑适宜的度和量,不能不考虑成本代价。喝水有用就要把人淹在水井?开飞机有用,就全国人民都学开飞机?如果把人生可能有用的武器、装备、粮草全都扛在身上,不要说前进与胜利,累就把你累死了。
         社会对英语的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我国社会对英语的需求确实很强烈,但主要为虚假需求,是“虚火上升”,即国家在高考、文凭、学历、职称上对英语的硬性规定导致的需求,而非社会对英语的真实市场需求。当虚假需求的气泡被刺穿,社会对英语的真实需求就露出了原形。
         初级需求与精深需求。对于我国绝大多数普通公民,用到英语的概率是特别小的、用的层次也是特别粗浅的,比如,打几个英文字母、会若干句常用英语,如此而已。对英语的精深专业需求,也是有的,但只限于极少数人、极少数时候。因极小的特例而对全体做出苛刻高难的要求,是错误的和反动的。
         刚性需求和可替代需求。专业人士从事翻译、外事活动等,对英语的需求是专业的、刚性的,普通百姓的简单偶然临时性日常交流中对英语的需求,则是弱性的可替代的,找一个英语翻译人员陪同或通过电脑电话等现代通信手段随时随地获取翻译服务也是能实现的。
         误以为英语化是世界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知道英语在文明传承中的先天致命性缺陷;不懂得汉语才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语言,不懂得只有汉语才有力担当世界文明传承的重担,不懂得将来世界的语言出路在汉语。
         无视以上基本事实,通过升学、高考、文凭、职称等手段硬性要求,强求、胁迫、绑架全体学生,这样一种胁迫式学英语的现象,反映了社会和教育领域不切实际、拔苗助长、贪多求全、违反教育规律的急切心态和焦躁情绪。这种糊涂思想,造成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深刻伤害,造成教育领域的严重后果;我们自己愚蠢和错误造成的损失,比外在严峻恶劣敌对环境给我们的损失还大,糊涂思想之下的我国胁迫式学英语,令我们的孩子自我消耗、自我困扰、自我疲乏,如同正中军事上的“乏兵”之计啊,对手国家为此暗笑。
         6732014092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45.   中小学教育,不要那么紧张、激烈、狭窄和歇斯底里  
    146.   我国社会经济堵在金融枢纽——国家央行  
    147.   建设高水平安全保障的幸福社会,关键不在于为权贵富豪们锦上添花、在于社会底层过上宽裕尊严和有保障的生活  
    148.   实行“一年两次式民主政治生活”,是对社会政治的一剂良药,或可带来巨大推动  
    149.   变推进过程为收割成果,建议国家以高价收购推进科研创新伟大时代的到来  
    150.   川普老顽童一棍子打过来,最好的办法是回他一棍子吗?  

            更多新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一剂药方  
    6.   美国教育部关张,我国教育部何去何从?  
            更多冷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当心报应  
    6.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其它更多帖————
    1.   “党的领导”是一篇有待书写的大文章好文章  
    2.   历史很健忘,“青史留名”的执念不要那么重  
    3.   掰扯一下“金融割韭菜”和“普遍就业”问题  
    4.   忠实地具体实际地践行社会主义  
    5.   国家教育的重心,要从“选拔人才”调整到教育大众化上来  
    6.   我国教育巨轮,最要紧的是调整航向  
    7.   对高考总分前几十名成绩实行保密是正确的,但还不够  
    8.   还是不要把清北和黄埔相提并论的好  
    9.   教师,除了自己的劳动和奋斗,不需要谁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10.   群众批评斗争,是国家和事业长久之道  
    11.   国企民企能学习借鉴华为治理结构,我国社会经济就不得了  
    12.   对张雪峰不看好新闻专业的讨论——关键在国家实行过饱和冗余普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