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裁撤合并偏远基层小学,一项冷漠的错误之举

洣崽

  
         从毛泽东时代到后来,经过艰苦创业,基本上每个行政村都创办了小学,这样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并为就近上学提供了条件;这是一件表面不起眼而意义伟大的业绩,值得赞颂和珍惜。但这样一张遍布全国的完整的小学学校基础教育网,面临着瓦解破败的危险,那就是近十几二十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以种种理由实施的合并裁撤偏远基层小学的行为。
         推究合并裁撤偏远基层小学的理由,主要有:这些小学人数少,规模小,办学效率低;地处偏远,难以管理,设施设备器材图书欠缺,教学手段较落后,现代化教育手段欠缺,教学质量较差;教师生活条件差、条件艰苦、待遇低。以俗人之心度政府之意图,政府热衷于合并裁撤的另外重要和主要的原因可能在——节省教育开支和显示政绩:裁撤部分学校以节省政府开支;集中建设个别中心学校明星学校以显示政绩。
         本帖认同上述理由部分或大部分的合乎事实,也赞同高年级阶段的适当集中,比如中学阶段的向乡镇中学和县中学集中,因为到这样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但反对小学尤其是初小(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阶段的合并集中行为:
         乡村小学的上学,本来就距离不近;学校的裁撤合并,意味着上学距离的更加遥远。对于小小年纪的六七岁、八九岁的小孩,原有的家门口的小学关门了,不得不徒步五六里、甚至上十里的路途上学,其间风吹日晒、雨雪风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安全问题、其路途艰辛,怎一个可怜、辛酸了得。这样一种合并集中行为,损害了农村小孩上学的便利。
         或者,采用“寄宿制”啊,让孩子住校不就结了嘛,政府还可以补贴一点住宿费呀。年龄较大的孩子或许可以住校;而六七岁、七八岁的小孩,正是需要母爱抚慰、需要家庭温暖的阶段,对他们的成长而言,这种母爱与家庭温暖犹如精神“母乳”一样重要,这时强行让他们住校,缺失母爱、缺失家庭关爱会给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是不是得不偿失?不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吗?这是一项损害农村小孩上学便利、漠视小孩情感需求的错误行为。相信决策者主管者不会冷酷冷漠冷血到足够的程度,借口说有助于培养农村学生的意志吧。
         基层学校除了教育的功能,还有向乡村传播文明的作用。基层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基层学校被裁撤,不仅使学生上学不便,也是当地文化的大损失,
         裁撤容易建设难。这些乡村基层学校的创建殊为不易,一旦裁撤,原有的校产流失,校舍、设施、土地被迅速侵吞。
         一个村庄保有一所小学的问题,应当提高到维护农村孩子受教育权、保障公民人权的高度来看待。不应当是地方政府拍脑袋草率决策能定夺的问题。
         至于“节省开支”,国家多少贪官污吏、多少跑冒滴漏,反而要通过裁撤基层小学来“节省开支”?至于通过集中办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效率、让学生享有高质量的教育,高年级阶段尚可谈起;对小学孩子,我们还是先尊重他们享有母爱的权利吧,切莫造成孩子心理人格的阴影和缺憾。
         主张——
         生源过少、无法按市场机制运转的农村偏远基层小学,应当由国家财政支持,以保证偏远山村每一个行政村维持一所小学,这作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和人权的一项基本措施,即使只有一名学生入学也应当予以维持;假如某村庄某些年份没有一个小学生入学,则将这所学校予以封存,由当地妥善维护,资产登记在档,绝对禁止校产的流失与被侵蚀。而在有生源的年份可以即刻恢复。
         政府应当保障农村偏远基层小学运转,应当保障和改善这些学校从教人员待遇,而不是削弱和苛刻相待;应当借助电脑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充实加强,电脑网络手段可以使最偏远的学校与最现代化的都市学校同步和息息相通且成本低廉;实事求是地采取复式教学(即在学生人数很少的情况下,多个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教室上课)的方式,以利降低学校运行成本;……
         偏远的乡村基层学校,其教师生活条件艰苦,国家(而不是仅由地方政府)应当保障和优先改善其待遇,切实提高其工资。应当发挥国家的宏观组织力协调力号召力,摸清这类学校的底细,列出清单,定期的组织先进地区的优秀教师志愿者到基层轮岗,既满足这些学校对优秀师资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达到教育交流和文化交流目的,对教师志愿者本身又是锻炼和提高,实行定期轮岗、时段较短使支援者能够承担且乐于接受。
         总之,偏远的基层小学应当得到重视和加强,反对合并裁撤基层小学的行为。
         6732008121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一剂药方  
    6.   美国教育部关张,我国教育部何去何从?  
            更多冷帖————
    962.   中美可以是“夫妻”;中国陪美国玩贸易战,或不是最佳策略  
    963.   “实行货币福利”应当替代“外汇占款”和“国家负债”成为货币发行的主渠道  
    964.   评说“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965.   实行货币福利,是构建科学合理有序经济体的核心环节  
    966.   朱德:关于我们党如何能够保证少犯错误和不犯严重错误的问题  
    967.   “小学放学早,如何安顿孩子”的问题  
            其它更多帖————
    1.   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或许不动声色平滑连续地悄然实现——  
    2.   既要执行政策,又要机动灵活善于担当留有探索余地——对湖北赤壁市教育局叫停“三年级才上数学课”课改实验的述评  
    3.   通过高利害挟迫和绑架,高考把基础教育成功带进了沟里  
    4.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应当恪守基础和常识,不能听由高考把中小学教育带到沟里去  
    5.   建议向青少年发放每人约2万元左右的全国范围徒步或骑行专项补贴    
    6.   寄期待于工会、党、政  
    7.   倡导斗争精神,是正确、无私、光明磊落的  
    8.   提倡“伟大斗争”十分中肯、十分紧迫、十分必要  
    9.   创设“荣誉退出”机制的构想  
    10.   没有人愿意给自己戴紧箍咒;一级督促一级、上级强力推动,是民主政治生活建设的门径  
    11.   根治贪腐、实现风清气正和社会进步,关键在每个单位的民主政治生活建设  
    12.   川普老顽童一棍子打过来,最好的办法是回他一棍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