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有资格的没刷子,有刷子的没资格——论资格制的意义与缺陷
洣崽
什么是资格制?
从教要有教师的资格、行医要有医师的资格、开车要有开车的资格、营业要有营业的资格、广告要有广告的资格、盖楼要有盖楼的资格……。资格有高有低,在村里有资格不一定在县里有资格,在县里有资格不一定在全国有资格;资格有门类的分别,在这一行有资格,跑到另一行不一定有资格。
比如吧,要建一座跨海大桥,你找建筑领域的一个小设计院,先不管它能不能胜任,首先一条,它资质太低,没有资格;如果找章子怡打广告,那广告费肯定是天价,而大学校园里模样不输章子怡的女生肯定也是有的,但这个漂亮女生想要拿到章子怡的广告价位,门都没有,为什么?没有人家的资格。
《三国演义》中董卓作乱,袁绍率领的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手下华雄,连斩联军多位将领,勇不可遏;当时刘备在江湖上还名声不显,刘备手下关羽大呼而出、愿斩华雄,当袁绍得知关羽只是刘备手下马弓手时,大喝“量你一个马弓手,哪里容你乱说话;欺我没有大将吗?给我打出去!”你看,就算英雄如关羽,没有资格的时候,也只能遭受这种待遇,出场的机会都不给你。后来“关羽温酒斩华雄”,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才逐渐建立威名,也就积累了“资格”。
基于以往的经历、作为、业绩,被圈子里的人所承认认可,这就是资格。资格制是有意义的。首先资格制便于社会的高效快捷运作;你要求医、你要上学、你要做生意、你要盖大楼、你要打官司、你要建工程……,你只要找到有资格的医师、资质优良的学校、有资格的企业、够资格的设计院、有资格的律师事务所、有资质的工程公司……就行了。避免把重大的事情托付给空头的公司或个人、结果贻误大事。资格制也有利于让行业的优秀者获得较高待遇。在现代社会,资格制将会进一步普遍起来完善起来。
资格制也是有缺陷的。一是资格与真实水平真实实力可能不一致,有的已经获取资格的人,可能是采取非正当手段获取资格因而名不副实,有的凭实力获取资格、但此后未能上进逐渐退化,有的经过实践奋斗打拼具有了真材实料但未获得资格不被认可不能发挥作用;二者获得资格者在其后的实践中也可能犯错、出事;三是资格的获得太过繁琐、成本太高,一些老资格者为维护自身利益,故意强化行业资格,设置不必要的过度苛刻的门槛和障碍,令许多实践第一线的人耗不起、想要获取资格而不得;四是甄别的方式可能误入形式主义,为了简单省事,以纸笔或电脑网络虚拟考试代替实践,测量不出真实实力,有可能熟读兵书善于纸笔考试的赵括马谡之流获得高的资格,没有上过军事院校但指挥过无数次大小战斗无与伦比的毛泽东式的人物可能还要靠边站。
不能因为资格制的缺陷而否认资格制的意义,只应尽可能地完善资格制,使其与实践相符合、使其缺陷最小,让资格制更顺畅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运作。资格的取得,应当基于事实、基于实践,应当贯彻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原则,谁有资格谁没有资格,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在实践的场合、在面对群众的大舞台,让他们去过招比拼分出高下,避免以书面虚拟考试为依据;资格的获得,应该随事实、随实践的发展同步跟进,避免逼使人们为混资格而额外耗费时间精力金钱做无用功,应使实践第一线有真实本领的人得到及时的认可、方便地获取资格以造福社会;对资格的已经获得者需要监督监控,获得资格并不必然意味当事人今后在该领域不犯错、不出事,比如,关羽后来名满天下,但神勇如关羽者也可能大意失荆州;不能滥用资格,这一领域的资格不能想当然地延伸到其它领域,如邓亚萍是世界女子乒乓冠军,在经商方面未必是强项,资格滥用可能招致损失;资格的认定应当认真严肃,不能儿戏、不能作假,否则应当严厉追究;客观实际地准确地评价某人或某机构的资格、在社会经济中实事求是地发挥其作用,不要低估,也不滥用。
比如,教育部官员,他们有高的学历、贴金的履历,有的出身于教育基层,但离开教育第一线已久,他们活动的领域主要在政界,他们长于组织、协调、运作、指挥,他们幸运地处在我国教育的顶层,他们是教育界资格最高的,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决策权。但因为繁忙琐碎的行政事务,他们对教育第一线的问题缺乏具体细致的了解、缺乏触及体肤刻骨铭心的真切感受,也缺乏系统深刻长远周密的思考功夫。当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课题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除了泛泛而谈、说些不着边际不中要害的空话外,其实基本上头脑中一片白茫茫。他们是有资格,但是是那种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的资格;而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是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要据以指导全国教育实践的,因此有着极高极强的学术性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要求,不是他们的行政事务性资格所能覆盖的。他们可能职务和资格极高,但在高考改革和教育改革的课题前,他们并不专业、不占优势;相反,长期工作于教育第一线、且愿意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老师,倒可能有主意有办法。当然,教育高层也有优势,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崇高地位明智地积极地集纳来自基层的丰富的教育思想资源为自己所用,那也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如果教育高层不正视自己的不足、不发挥自己集纳民智的便利,反而踌躇满志刚愎自用闭门造车,一味急不可耐地奴颜婢膝地取悦献媚国家领导(这种做派,其实是对国家领导的污损),急功近利,拒绝来自实践第一线的意见和建议,能做出什么好方案来?近年来,教育高层花样很多,如减少高考科目、“语数外必考,英语一年两考”、会考科目分数制改等级制、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增加古诗文、600所高校改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型职业型两类高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照顾考试发挥失常而多次考试、高校自主招生……哪一项是对症治病的?完全是一个业余的没入门的棋手乱下一气。
有资格的没刷子,有刷子的没资格。
教育改革高考改革走向何方?
67320141228
此帖获赞: 0 被踩:0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