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毕节四兄妹”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

洣崽

  
         近日贵州毕节发生留守儿童四小孩喝农药死亡的悲剧;事件发生后,政府迅速处理了几名基层人员以抚慰民心。但根源在哪里?不找出根源,无以保证惨剧不再发生。
         问题在底下,根子在台上。本帖认为,惨剧的根源在——国家垄断发展成果、独占货币发行权益、不实行货币福利、而一味向资产者向权贵向国际强权输送利益、货币投放倾向于生产端而不是消费端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和群众严重贫困两者并存的矛盾局面——这样的经济政策。国家不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底层群众生存艰难,打工漂泊,不能关顾家庭老小,家庭内部矛盾频发,才演成种种惨剧。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民政府,应当警醒、应当反思。
         “86.56.121.*”网友的分析值得深思:“剥夺老百姓的权益,增加老百姓生存压力发展经济的论调正是中国乱象的根源。他以为让资本家暴富,从老百姓那里剥削的资本可以投入再生产或扩大生产,看不到老百姓没有消费意愿或无钱消费企业必然倒闭的因果关系,看不到生产力高速发展,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
         国家不实行货币福利制度,致使人民生存艰难,逼迫人们奋斗;但无非迫使人们更多从事占道摆摊、违规经营、乱挖滥采、粗制滥造之类低端就业甚至偷摸拐骗之类负面勾当而已,更多地消耗资源、更多地破坏环境、更多地造成污染、加剧人际关系紧张、增加社会的无序和内耗。这样的经济政策,降低而不是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是陈旧、落后、错误的。
         实行货币福利,不是应对当前社会经济民生等一系列问题的政治投机和权宜之计,而是我国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一些糊涂的朋友,应该从惨剧中理解实行货币福利制度的紧迫了。
         又,在国家强力推进“精准扶贫”之际,依然发生了“甘肃一家6口”事件;惨痛教训警示,“精准扶贫”欠缺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普遍性,不是解决我国贫困及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最佳策略。
         再又,新闻报道:广东投资9430亿元、浙江投资数千亿元在未来几年里推动“机器换人”——这反映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但对劳动者来说,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这些科技手段已经水到渠成不难实现;一旦实现,必然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减少。科技发达、生产过剩,而不实行货币福利,要把人民逼向哪里?
         67320150615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频繁吃药打针动手术,不如培养内在免疫力  
    2.   我国大概可以养多少条航母  
    3.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4.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5.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6.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更多冷帖————
    1.   频繁吃药打针动手术,不如培养内在免疫力  
    2.   我国大概可以养多少条航母  
    3.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4.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5.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6.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其它更多帖————
    1.   答“刺嫩芽”网友“(党)在企业就没领导一切,而是靠边站成了摆设和资本家的雇佣”  
    2.   “党是领导一切的” ,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之点赞  
    3.   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4.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6.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7.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8.   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要害在哪里?  
    9.   “强调教育”“重视教育”“加强教育”貌似永远正确,但在错误方向上,只会令中国教育病症更重  
    10.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  
    11.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  
    12.   发展实践教育,关键在学校之外;在实践中造就人才、遴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