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小而分”与“大而公”

洣崽

  
         这里把“具体占有、分散经营、各自负责、各享其成”称为“小而分”,与之相对,把“统一占有、团结整合、统筹规划、协调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享发展成果”称为“大而公”。
         这两者是社会经济系统互相矛盾的两端。两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又共生共存;两者各有其价值、意义和适用的范围,又有各自的缺陷和盲区,因此都有存在的理由,两者同在,共同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经济。
         “大而公”思想反映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性,有利于避免一盘散沙、分散内耗、互相掣肘的局面,有利于形成强大合力,因此,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对一切资源的国家统一占有,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大而公”策略在调动微观领域个体积极性、机动灵活精细具体地经营和操作每一份微小资源方面,非其所长、难能为力,好比推土机轰轰隆隆马力强大却不能用来穿针引线缝补衣裳。
         “小而分”思想有利于尊重和发挥微观领域个体的自主权、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释放个体的活力和潜能、有利于实现对每一份微小资源的精细开发,所以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实行经营承包,实践证明了这一策略的巨大成功;但片面的“小而分”路线同样有其缺陷和软肋,“小而分”容易导致分散内耗的无序局面,难以形成强大高端先进的生产力。
         正确的策略应当是科学整合、发挥“大而公”“小而分”两方面之所长,两者互补,避其所短。宏观战略终极层面,应当贯彻“大而公”,国家无条件绝对占有举国之内一切资源,即实行“国家所有”,非如此无以巩固国家政权、无以整合形成强大国力、无以避免一盘散沙分散内耗的局面,通过国家所有、宏观整合、统筹协调创生巨大发展成果,国家以货币福利方式回馈人民,从而实现社会体系的良性循环;微观具体层面发挥“小而分”的优势,国家将规划整合后的资源科学合理、及时有序地配置给千千万万企业和个体,有限授权地让它们具体占有和自主经营,以发挥企业和个体积极性,实现微观领域经济的普遍繁荣,国家通过税收、通过市场化有偿资源配置、通过货币增发、通过温和的通胀以及其它各种方式收割企业和个体的发展成果。这样,形成“大而公”与“小而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我们的科学思想武器,用全面的、“矛盾论”的观点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有利于我们少犯错误,有利于科学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把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向前进。
         67320160430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5.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6.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更多冷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5.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6.   当心报应  
            其它更多帖————
    1.   一个比方  
    2.   跳出平面思维,在高低两个层面精细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  
    3.   国家土地收入,既应当有出让配置时的一锤子收入,还应当有每年度的土地税  
    4.   “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的问题  
    5.   话说“强拆”,对于政府“强拆”,应当持理解、支持态度  
    6.   “四万亿土地出让金80%用于拆迁”不可理喻不能接受  
    7.   对土地续期的“无条件”“不需要补交费用”的解读是错误的或阴险的  
    8.   反对离散化碎片化不可逆永久瓜分国家资源的私有化倒退倾向  
    9.   “土地确权”在期限问题上闪烁其词、含糊不清,包含严重的危险倾向  
    10.   为什么“土地私有”浊流重新泛起?  
    11.   《物权法》中的与《宪法》相抵触的内容,应当被更正  
    12.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