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如旭日穿透晨雾,社会主义要庄严绽放了(一)
洣崽
一
社会主义是我们曾经的理想和精神家园,即使潮涨潮落,也仍然根植我们心中不曾舍弃。
经历激情和梦想,又经过挫折与徘徊、奋斗与探索,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事业熬过漫漫长夜,已经清晰看得见曙光初照,要穿越最后的一抹晨雾,即将给人民带来巨大福利、把人类引入崭新时代。
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如高铁穿越长隧,如江河穿越峡谷,如旭日穿透晨雾,社会主义要庄严绽放了。
二
如果说在社会主义胚胎发育期,我们不免有困惑和虚无缥缈之感,那么现在社会主义已经逐渐显示其大体的轮廓。
社会主义不是凭空造作、而是所来有自:社会主义继承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人类文明,尽可能地占有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资源,尤其学习和继承了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物质和文化成果,特别应该提到,继承了“市场经济”这样一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
因此,社会主义是脱胎于资本主义母体的一个婴儿,当资本主义垂垂老矣,新生社会主义成长起来,意气风发地将资本主义未曾完成的人类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三
几十年、一百几十年以来,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前行。是探索,就难免受挫折、犯错误、走弯路;因为挫折,社会主义事业曾经很长时期处于低谷、停滞不前、潜伏沉寂,但社会主义作为我国人民的崇高理想,从来未曾放弃。
历经实践的检验,现在已经可以豪迈又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终于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正如《宪法》总纲第十五条表述,“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这一宪法精神和宪法智慧像阳光一样普照我国、充分贯彻,社会主义大厦巍然屹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现,表现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及两个层面之间的有机衔接。宏观层面体现为,一,国家对主权内一切资源的无条件绝对占有;二,法理鲜明普遍常态较有力度地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微观层面体现为,一,实行市场经济以尊重和调动发挥企业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二,以国家行为在法制层面推动“员工分红制度”在基层企业的生根和落实以培植社会主义的根基。两个层面之间,则在占有资源并遂行必要的统筹整合后,国家应当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预留余地、有限授权、及时地流水般动态地将资源配置给企业和个体,以此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有机联系起来。
四
实行资源的国家占有,是我国的极大优势;由于历史的局限,我国走过了漫长的弯路。国家在宏观战略层面无条件占有资源,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在对资源遂行了统一规划整合之后,没能将资源及时合理地配置给微观层面的企业和个体,而是将一切资源牢牢抓在手里,以政府行为亲力亲为、亲自管理和操纵每一份资源的每一个细节,政府疲于奔命、不堪其扰、效率低下、漏洞百出,损害了微观领域的主体性,抑制了微观领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活力,导致微观不景气,进而造成宏观的萧条。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十年经济发展历程值得研究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代领导人继续秉持着国家占有资源的社会主义原则,但灵活务实地将资源配置给微观个体,在农村实行土地责任制,城市工商领域也相应改革,极大激发和调动了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国经济发生了井喷式的增长;并且,明智地实行农村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五十年不变”,城市土地使用权“七十年”的政策,而不是实行简单的私有化——这是极其英明的,既调动发挥了微观领域的活力和积极性,国家又坚持了对资源的终极占有权,为今后实行进一步的资源规划和整合保留了条件,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制度根基。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当前我国“国家占有一切资源”的政治立场有所模糊松动和倒退、潜存着私有化的倾向。克服私有化危险倾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引向前进。
五
社会主义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质:社会主义实行国家对一切资源在宏观战略终极层面的无条件绝对占有,而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私人对资源完全绝对占有。这是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不是一概地绝对地反对私有,相反,社会主义持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忠实态度,很大程度地承认、尊重、保护私有,以调动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资源发挥最佳和最大的效用,以激发微观领域经济的活力。当每个细胞生机蓬勃,整个人体也自然强壮健康。
社会主义一方面强调国家占有资源,一方面声称承认、尊重和保护私有,并非虚伪和自相矛盾。国家占有资源,是在宏观、战略、终极层面;私人占有,是在具体的临时的微观的层面。两者实行于不同层面,互不相扰、取长补短、共生互补地共同构建我国经济体系。
六
1991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时预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化。”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国家占有资源;市场经济则要求尊重企业和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要求企业个体具体直接占有资源自主经营,这和国家占有资源确实是矛盾的。按照平面的思维,这个矛盾是无解的;耽于历史局限,撒切尔夫人的思维就是这样。
但是按照立体甚至多元思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互补共存相容于一个整体。国家对资源的占有是在宏观战略终极层面,企业个体占有资源具体经营是在微观具体细节上,国家在占有资源、统筹整合后,及时将资源合理有序有限授权地配置给企业和个体,企业个体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所需资源,矛盾由此迎刃而解。两者之间,就好像飞机在天上、汽车行人在地面,各得其所、各行其道,两不相扰。
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智慧地揉合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种资源占有体制,兼蓄并容、取长补短、各显其能,创设人类先进的社会制度。
七
“社会主义”不只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一面旗帜,而有着实实在在的物质内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人民就是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坚信这一崇高理想能给人民带来解放和幸福,才为之赴汤蹈火、流血砍头的。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诺言下,人民群众将自己的一小块地、一头牛、一片山、一个铺面、一家小厂……等让渡给国家;此后的六七十年风雨历程中,人民群众无偿或所得微乎其微地出工出力修建道路工程、水利设施、兴建工厂和城市,付出巨大的劳动、贡献和牺牲,长期低工资、低保障……正是这些劳动贡献和牺牲,建成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厦。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艰难漫长的。所幸,我国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毅然决然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写入宪法。《宪法》总纲第十五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洁朴素的表达下,既继承和蕴含了我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又容纳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效发展生产力的智慧;这一进步极不简单,是我国长期以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成果的宝贵结晶,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创造和新突破。
我们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轮廓日益清晰——社会主义至少包括这样两大核心本质:一,国家宏观战略终极层面无条件绝对占有资源;二,人民分享和共享发展福利。符合这两个条件、增进这一方向的为社会主义,反之,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协调整合,相容互补、互相促进,互相克服彼此的盲区,如杂交育种那样,结合两者的优势。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建设事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理论指引下的实践。其巨大的成就和进步,证明了这一思想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
历经坎坷,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此帖获赞: 0 被踩:0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