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事    天下事    经济


“按需分配”的时代,正在悄悄到来

洣崽

  
         如果我们的思维不是那么僵化和刻板,可以认为,“按需分配”的问题,自从使用货币,人类就已经智慧地解决。
         比如你进超市,在你携带钱额的范围之内,整个超市的商品和服务,任你取用,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想要多少拿多少;扩而大之,市场原则通行全国全世界,在你手持货币限额内,你可以从国内市场、甚至从世界市场获取你所需的国内和世界能够提供的法规范围以内的任何商品和服务,选择的范围无限广泛。通过货币的手段,以货币为桥梁,事实上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按需分配”;虽然在初期,数额很少、权限较小、水平较低。
         有网友说:“粗浅的理解,(按需分配就是)想要啥就有啥,老婆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        ”除去玩笑成份,这种理解是粗浅的、歪曲的、幼稚的。按基本起码的理性思考,被分配的肯定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能够供给的、合乎常识和法律法规及社会伦理的事物。没有这样的基本认知,不足以讨论这一伟大命题。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确实没有“老婆”这一商品,或至少买卖老婆是不合法的,因此,建议这位快乐网友换一下,比如充气娃娃什么的,那是合法的,而且种类多样、由你挑选。又比如,假设有人狂想要得到太阳,这一要求肯定无法实现,就以此否认按需分配,这种否认没有意义,按需分配本就不是这意思;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是对按需分配的误读和歪曲。
         今后的事情,变得很简单,就是尽可能扩大每个人的权限范围——即增加人们的货币持有量,给每个人加钱——就行了。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供过于求、商品滞销、生产过剩、生产力闲置空转和浪费的局面。合理地逐渐地增加人们的消费授权、向人们发放货币福利,已经具备条件了。
         随着手里的钱越来越多,我们神往的“按需分配”的时代,正在悄悄到来。
         67320150629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982.   反腐败斗争  
    983.   破除迷信,实事求是,让各种方案接受论战交锋的考验洗礼,国家择善而用  
    984.   “义务植树”是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典型案例,绿化需要新思路  
    985.   为给政府部门献计献策设立快速通道  
    986.   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重新修正  
    987.   说一说“桃子烂在树上”“肉烂在锅里”的现象  

            更多新帖————
    1.   中国将来分钱发钱,非美国或其它国家地区可比  
    2.   我国教育最严重问题在缺失实践  
    3.   小贼和大盗  
    4.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下)  
    5.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上)  
    6.   美政府停摆实证美西方金融思想理论制度的谬误与荒诞  
            更多冷帖————
    1.   县及基层两位领导英年早逝反映的问题  
    2.   和统也行,武统更好  
    3.   土地神破产  
    4.   围点打援、解放台湾  
    5.   党的领导,福祉所系  
    6.   分钱发钱,我国市场经济运行链条亟待补上的一环  
            其它更多帖————
    1.   在教育和经济方面对国家的十个建言  
    2.   赞扬“12岁考上浙大”湛江女生陈舒音的优秀;建议其先休养生息、休学两三年再说  
    3.   朱德:关于我们党如何能够保证少犯错误和不犯严重错误的问题  
    4.   “高考命题题库化,高考题库公开化,有限选拔加电脑随机录取”的高考改革策略  
    5.   狭隘聚焦于书本知识考试分数,我国教育陷绝大多数学校和绝大多数学生于无所作为黯然绝望的境地  
    6.   珍惜、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对党和政府厉行监督和砥砺  
    7.   不能局限和迷信于考试选拔与选举投票;应当主要通过实践斗争造就人才、甄别人才、遴选人才  
    8.   话说“按需分配”  
    9.   对“土地公有没有无比优越性,只有无比腐败性……”跟帖的回复  
    10.   反对零散切割永久瓜分的土地私有化  
    11.   把厉老先生奉若神明,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思想界的迷失和贫乏  
    12.   高区分度过分选拔,是我国在教育领域的重大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