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按需分配”的时代,正在悄悄到来

洣崽

  
         如果我们的思维不是那么僵化和刻板,可以认为,“按需分配”的问题,自从使用货币,人类就已经智慧地解决。
         比如你进超市,在你携带钱额的范围之内,整个超市的商品和服务,任你取用,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想要多少拿多少;扩而大之,市场原则通行全国全世界,在你手持货币限额内,你可以从国内市场、甚至从世界市场获取你所需的国内和世界能够提供的法规范围以内的任何商品和服务,选择的范围无限广泛。通过货币的手段,以货币为桥梁,事实上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按需分配”;虽然在初期,数额很少、权限较小、水平较低。
         有网友说:“粗浅的理解,(按需分配就是)想要啥就有啥,老婆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        ”除去玩笑成份,这种理解是粗浅的、歪曲的、幼稚的。按基本起码的理性思考,被分配的肯定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能够供给的、合乎常识和法律法规及社会伦理的事物。没有这样的基本认知,不足以讨论这一伟大命题。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确实没有“老婆”这一商品,或至少买卖老婆是不合法的,因此,建议这位快乐网友换一下,比如充气娃娃什么的,那是合法的,而且种类多样、由你挑选。又比如,假设有人狂想要得到太阳,这一要求肯定无法实现,就以此否认按需分配,这种否认没有意义,按需分配本就不是这意思;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是对按需分配的误读和歪曲。
         今后的事情,变得很简单,就是尽可能扩大每个人的权限范围——即增加人们的货币持有量,给每个人加钱——就行了。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供过于求、商品滞销、生产过剩、生产力闲置空转和浪费的局面。合理地逐渐地增加人们的消费授权、向人们发放货币福利,已经具备条件了。
         随着手里的钱越来越多,我们神往的“按需分配”的时代,正在悄悄到来。
         67320150629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2.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3.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4.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5.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6.   “美团、哈罗单车在郑州暂停运营”  
            更多冷帖————
    1.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2.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3.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4.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5.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6.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其它更多帖————
    1.   家庭、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公私关系解析与述评  
    2.   中国发展态势初步反映了公有制的优势——公有私有问题探析  
    3.   从朝鲜农村集体干农活视频到对“集体”“公有制”的探讨  
    4.   头痛挠头、脚痛跺脚,没有技术含量——教育部《…行动计划》述评  
    5.   “中国教育,到了重大改革的临界点了吗?”  
    6.   对“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片面鼓吹的批判及群友答问  
    7.   漫说美国国债和我国社会普遍负债现象  
    8.   “中国大学生多了”吗?  
    9.   如果改革当初能维护和尊重而不是否定和瓦解集体经济……  
    10.   应当紧盯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11.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群众中的迷信盲从自私懦弱落后愚昧现象,两者并存、都是事实  
    12.   毛泽东的一段乞丐式穷游经历,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