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全国人均负债二三十万”的说法谬种流传、耸人听闻、条理混乱、颠倒事实

洣崽

  
         一
         有一个说法谬种流传,称我国“国家负债二三百万亿、全国人均负债二三十万”,其条理混乱、颠倒事实、耸人听闻,无端制造恐慌、焦虑和混乱。
         要说我国国家负债二三百万亿,总得有个债主吧?我国欠谁的?中国既不欠美帝的、也不欠日、德、英、俄的,反倒是多国欠中国的;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为顺差、据优势有利地位;中国既不欠火星、金星的,也不欠太阳月球的,中国的所谓负债从何而来?
         究其实,其依据大概是,几十年来我国货币发行总量2022年底累计为266万亿,但这只反映我国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总量对应了266万亿货币,而不是国家必须对谁偿还的刚性负债啊!
         一定要把这266万亿说成国家的负债,也无不可,因为发行货币本质上相当于签署债据。国家新增的货币投入到我国社会中,是谁负债?向谁负债?无非是央行(代表国家)道义上负债于全国人民嘛,而这是道义负债、需要道义偿还而无需具体偿还的;全国人民则对于央行持有名义债权。何来全国人民“平均每人负债二三十万”?相反,应当是全国人民每人平均持有二三十万对于央行的名义债权才对,当然这种债权只是名义上、而无法实际声索。
         即,如果一定要说我国国家负债,也只是国家在道义上负债于全国人民,全国人民则对国家央行持有平均每人约二三十万的名义债权,而不是什么每个人“平均负债二三十万”。
         二
         类似的似是而非的奇谈异论咱也试着杜撰一个。比如某年轻小两口先后生下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开心喜乐、安逸幸福;咱偏说他们全家每人负债100万元。原因是,把一个婴儿扶养成人,然后帮其买房、成家、带孩子,货币化计算,大概需要200万,两小孩就需要400万,全家4口,每人负债100万。
         上述分析,不是吗?好像也有那么些道理;但,这是片面的,只见事物的局部、不见事物的整体。换一个角度,那两个小孩,每个小孩一出生就受到来自父母自觉自愿道义上200万债权的加持、足以提供和保障他成长的物质精神需要,两个孩子即拥有400万债权,也即全家四口拥有400万债权,平均每人100万债权。
         小结以上,这个四口之家,说其负债400万、每人平均负债100万,没错;称其享有债权400万、每人平均享有债权100万,也没错。这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两者之和为0。何以片面强调夸大一方面而绝口不提另一方面?把人带晕、弄糊涂、引入思想混乱,不好。
         三
         当然,我国社会的负债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并且很严重。
         这些负债既有经济社会的正常负债,更主要是国家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不当导致的泡沫负债和伪负债。负债方既有小百姓、更有大富豪大资产者;但最大的负债者大概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及以城投为名义的地方负债,这才是社会负债的大头。
         这些负债真实存在。这些负债的形成,主要由于国家奉行不当的和落后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所致,即,当国家新增货币后,央行狭隘教条机械地作茧自缚地只以信贷方式(即放贷方式)经由商业银行将新增货币投放社会,而未曾坦荡无条件以分享金融收入和发放福利的方式投放社会。信贷式货币发行几十年过去,遂积累演成社会普遍债台高筑的现象,尤其以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负债为巨。
         片面信贷式货币投放方式为什么错误?新增货币本质上是央行在国家授权下根据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状况从全社会割韭菜薅羊毛收割发展成果和社会财富,其所得金融收入客观存在,应当归于国家,应当摆到台面上来,应当由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和全国人民合理分享才是,应当发放而不是放贷。
         在不实行发放而以放贷方式向社会投放新增货币的情况下,一方面制造社会普遍负债、债台高筑的现象,二方面堆高央行对全社会的道义负债。
         于是,全社会对商业银行普遍负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负债,中央银行则一方面持有天量债权,另一方面又对全社会在道义上严重负债,形成三角债环路。
         四
         相当于全体员工在公司上班,企业成功经营获得巨大利润,而公司财会制度稀奇古怪,它拒绝给员工发工资,只允许员工从公司财会支钱借款。久而久之,虽然公司还算兴旺,而全体员工普遍债台高筑、忧心忡忡和焦虑,公司财会对员工们持大量债权、底下却对公司怒骂声一遍。问题出在,天经地义属于全体员工的正当利益,你却只是借给他们、而不是发给他们。
         理想的社会,运作平顺高效、低热低噪,不要债台高筑,也不要债权堆积如山。
         五
         做一个简单数学智力游戏。这个游戏对于理解我国金融有触类旁通的意义,题意简单明白、不作弄人;做不出这道题,谈不上理解经济;答案稍后揭示。
         题目是——
         “某孤立岛屿上有甲、乙、丙、丁四家公司,甲欠乙1000万元,乙欠丙1000万元,丙欠丁1000万元,丁欠甲1000万元。请问这座岛屿上甲乙丙丁四家公司负债总和是多少?”
         分析如下:假设另有某人拎款上岛,借1000万给甲,甲还给乙,乙还给丙,丙还给丁,丁还给甲,甲最后把1000万还给某人,某人仍旧携款离岛,但甲、乙、丙、丁和某人,都已结清,互不相欠。因此,甲乙丙丁四公司负债总和为0。
         六
         打破三角债环路,则应当坦承由于新增货币而国家获得金融收入的客观事实,这笔金融收入应当摆到台面上来由各方合理分享,应当光明坦荡科学合理地分发给各方、而不是遮遮掩掩藏着掖着地以借贷方式借给各方。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过去对商业银行(根本上是对央行)的历史负债应当合理有序地清零;因为这些“负债”,原本就是央行应该发给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并且从此往后,当央行新增货币,应当坦诚地向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主动合理分享金融收入、向全国人民实行货币福利,以发放的方式而不是以放贷的方式投放新增货币。
         这样,随着国力增长而货币发行相应增加,而无需造成社会普遍负债、债台高筑。
         七
         全社会普遍负债,是不正常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城投伪负债问题不解决、不清零,会累及民生改善;大资产者大富豪动辄向银行负债几百亿几千亿数万亿(恒大负债2万亿),这类负债不解决、不警觉、听任其挥霍转移私吞,到头来变成坏账死账不了了之、由银行清零,本质上是资产者长袖善舞巧取豪夺而国家受损、最终损及小百姓利益。对于以上两类负债,都有严重关注的必要。
         八
         将来我国,随着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迅猛增长,有条件有必要新增更多的货币。那时新增货币的投放,主要走向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坦诚分发和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的渠道,而摒弃放贷式投放这样货币伪发行方式。那时货币发行通畅,国家既不持有天量债权,也不背负道义负债,社会普遍负债现象一去不复返,国家金融无事一身轻,无为而治。社会、经济则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自在自然地进步、成长着。
         6732023060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2.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3.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4.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5.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6.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更多冷帖————
    844.   对教育部“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政策的质疑  
    845.   时评,真正的共产党人像大熊猫一样宝贵……  
    846.   国家发行货币为什么有负债感?   
    847.   把各级领导措置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监督的炉膛中  
    848.   建设“微信群式” 基层民主  
    849.   抹黑俄罗斯、挑拨中俄关系是错误的  
            其它更多帖————
    1.   社会主义者应当大气磅礴包容团结,当前办合作社办食堂不可取  
    2.   教育发展方向和社会根本出路  
    3.   “躺着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没钱花”,是社会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  
    4.   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  
    5.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6.   应该是新媳妇怕公婆,而不是公婆怕新媳妇  
    7.   且不忙痛斥国民党军队的无能  
    8.   不管谁当家,还是要走群众路线  
    9.   倘能如此这般,“以人民为中心”就真正兑现了  
    10.   林毅夫老先生对消费拉动的批评不可取  
    11.   《报告》述评——是一篇华美的宏文,但略显空洞  
    12.   话说“人民经济”和温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