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展望我国未来高考——

洣崽

  
         展望我国未来高考——
         高考将继续存在。
         我国当前既有的几千所高校,由于长期以来的扩招,已经形成庞大的招生规模,再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急降,大量高校在可预计的若干年后,将出现显著的生源不足、高校教育资源闲置;
         “大学不是适合所有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大学”之类说法是错误的。大学不是单调得只剩高等数学、理论物理,大学文化和蕴含如此丰富广泛,不单单学霸类学生,普通学生、每个人、包括学困生,也都可以从大学浩如烟海的广博蕴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得到进步、从良好的大学环境氛围中受到感染和教益。大学相当于人生和社会的凉亭或加油站;人们可以选择不上大学,但不能剥夺人们上大学提高自己的机会。届时,上大学成为我国每位国民的基本权益,国家不再以考试把自己国民排除在大学教育之外;
         顺应人民意愿、国家保底式地实行高考生普遍入学将水到渠成,​高考成绩最差者也将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
         成绩优秀者,只要总成绩进入前5%(或某个合理比例),即使不是非常顶尖,只要运气足够好,就可以就读全国顶尖名校的心仪专业。因为国家摒弃过去那种僵硬绝对的“择优录取”模式、而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由于上述的对底部实行保底式普遍升大学,对顶部则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淡化钝化尖端竞争,因而高考选拔性大为降低,脱去过去言过其实的“为国家选拔人才”重负、而实事求是地只是担当“人才粗筛”的角色;
         相应地,高考题无需像现在这样高难、无需这样苛刻的高区分度,高考命题得以回归基础、回归简易。甚至,高考各科目可以从容、细致、精雕细琢、年复一年长期打磨、高质量地构建各自高考题库,考前一年把题目及答案向社会公开发布,高考题就出自题库,只是稍稍改变题序及条件参数即可,从此高考不再那么神秘、繁难、高利害,而趋向于类似驾考科一科四这样;
         高考选拔性意义降低,但高考对于基础教育的验收、检阅、指导、引领和激励的积极意义将凸显出来。
         67320230609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2.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3.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4.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5.   “美团、哈罗单车在郑州暂停运营”  
    6.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更多冷帖————
    1.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2.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3.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4.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5.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6.   掰扯“10万亿化债”的事情  
            其它更多帖————
    1.   中国,当心……  
    2.   用断指“V”形图指代这次抗疫是特别不合适的  
    3.   “课题申报”“审批”是粗糙、落后的科研形式……  
    4.   中小学应当调整为10年学制,腾出两年时间让每个孩子自我研修、远行游学和接受学徒式实践教育  
    5.   推动过饱和冗余就业,让工作和劳动不再是煎熬和苦役、而成为生活的权利和享受  
    6.   说一说“幸灾乐祸”  
    7.   主要学习方法和策略  
    8.   “美国发钱”一事述评  
    9.   中国成长、美帝淡出的时代和世界格局,不太远了  
    10.   实行货币福利,促进经济的自生长和微循环  
    11.   过犹不及;中小学艰深化繁难化倾向有害无益、摧残学生  
    12.   知识负担已然过度膨胀片面过分,弥补久已缺失的实践教育短板,是我国教育的紧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