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还是不要把清北和黄埔相提并论的好

洣崽

  
         有朋友拿清北跟黄埔军校相提并论;我觉得还是不放在一起的好,免得自找没趣。
         清北,炙手可热,大家耳熟能详;最能反映和代表黄埔精神、成效最卓著的时期,当属黄埔早期数年时间,黄埔走出了国共双方的众多将帅、他们成为抗战图存和国家建设的栋梁。
         任何讨论,都基于当前社会现实生活;离开社会现实生活的争论,陷入空洞、无意义。现在的社会现实是,言过其实夸张清北的地位作用,推高已然癫狂的掐尖招生,裹挟和带偏了国家基础教育。现在是脱去清北光环、走出神话、回归地面、还其实事求是地位的时候。
         说高校很重要,确实重要,高校教育为社会所必需,自有其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说高校很平常,确实也平常,无非就像是人生与社会的凉亭、驿站或加油站。
         清北和黄埔,清北办学多少年?每年招生多少?通过掐尖独霸全国多少顶级苗子?每年消耗多少教育经费?依托这样碾压性绝对优势又产出了多少说得出口拿得出手的成果?这么一平摊,认真而言,清北办学效果是辉煌还是惨淡?哪里体现其先进?别人两亩地打几千斤粮食,你几百亩最好的地、花几十万上百万的本钱,也打那么几千斤粮、甚至更少,好意思?
         赞同“战争中学习战争”、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的观念,不赞同把后续实践中涌现的人才及其成果算到他们曾有交集的学校头上;把与清北有交集的人们后来在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和卓越算成清北的功劳,是不是合适、算不算贪天之功?
         现在,夸张其地位、为害和带偏国家基础教育的,不是黄埔、而是清北,所以批评所向,当然指向清北。
         清北跟当年黄埔比,更严重的差别在于,当年黄埔有革命精神,时下的清北,更多的是精致利己主义泛滥。
         清北的毛病,大概是惯出来、炒出来的;不要那么炙热,凉一凉可能会好许多。只要高招摒弃所谓“择优录取”的掐尖模式,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那么,既有利于国家基础教育脱去高烧回归常态,更有利于清北悠然伟岸、行稳致远。
         67320230626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6.   一剂药方  
            更多冷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6.   当心报应  
            其它更多帖————
    1.   教育部开错药方了  
    2.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3.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4.   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减负”,在于“调结构”  
    5.   初中毕业生读高中读职校的分流做法是不好的  
    6.   脱离实践的我国教育,陷入误区误人无数,无脸以对亿万家庭  
    7.   “高校的课,为什么学生不爱听”  
    8.   简论我国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失衡  
    9.   高校“种田”课程的实践教育探索难能可贵  
    10.   我国家长需要敏锐意识到片面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危害  
    11.   学困生的教育权益应当受到尊重  
    12.   一辈子的饭,要一辈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