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严正批评、批判教育部

洣崽

  
         严正批评、批判教育部。
         以高利害升学考试裹挟全体学生、以恶性竞争摧残学生。长期实行着事实上的片面知识教育;在片面知识教育凄风苦雨中再进一步把教育拖入应试教育泥潭;在片面知识型应试教育泥潭中又情有独钟地夸张和强化英语地位……层层深入,最终使我国教育完全偏离党和国家确定的原本正确的“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造成我国教育的畸形病态、造成对我国亿万青少年的身心伤害和误人子弟。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管理和指导机关,对于我国教育问题脱不了干系。
         面对全国性的普遍的对于过度过分强迫式英语高烧的批评和质疑,教育部假惺惺暧昧地表示要减少英语课时占比,却不具体实际地降低高考中英语分值的过高权重,依然维持英语在高考各科中150分的不正常地位。很怪异,很虚伪,很狡猾。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问题重重、病得不轻,我国教育改革高考改革几十年不得要领,再联想起极其恶劣、甚至媒体曝光举国哗然后仍旧卷土重来的毒教材事件,这是认识问题能力问题能解释的吗?
         感觉教育部鬼影幢幢(幢幢,chuang        chuang,第二声,摇晃不定的样子)。建议中央全方位调查教育部的问题,派出特别工作队进驻、接管、整肃、重建教育部,或者,宁可让其原班人马全体下课而基本工资照发、就当猪似地白养起来,也少一些对国家教育的贻误和伤害;即使我的建议没有毛线用。
         是的,不否认,新中国七十多年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是全国人民尤其是教育界千万教育工作者奋斗、党政领导的结果,这些成就洗清不了教育高层的问题。
         比如一台破旧的老拖拉机,吭哧吭哧喷着浓烟,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甚至付出巨大损失和牺牲,大半天跑出几十公里;假如换成结构更优、性能更佳、更高效能的高铁,早已到达前方几千公里之外。这失去的时间、里程和速度,这原本可以节省的过高成本过高代价,这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和牺牲,找谁说去?拿区区几十公里里程摆好邀功,还有天理?教育高层不掉链子、不锈蚀、不出幺蛾子,中国教育可以跑出好得多、快得多、远得多的成绩。
         67320230720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2.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3.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4.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5.   大好形势与严重问题  
    6.   闲聊民主生活的广度、深度和质量  
            更多冷帖————
    1.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2.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3.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4.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5.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6.   大好形势与严重问题  
            其它更多帖————
    1.   热爱高考,就要珍惜高考  
    2.   就“美国人缺爹”话题跟朋友的闲扯  
    3.   我国低生育率问题,可以解决  
    4.   把正当批评和中伤抹黑区别开来,把群众就业和干部选拔区别开来  
    5.   “全国人均负债二三十万”的说法谬种流传、耸人听闻、条理混乱、颠倒事实  
    6.   解决这三个问题,人民公社就可以发挥神威、大放光彩  
    7.   提一个高考改革的简单办法——  
    8.   大山孩子逆袭为航天员的事例,洗白不了我国教育客观存在的严重问题  
    9.   对“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领导讲话的述评  
    10.   不因人废言;一位贪官在法庭上说的话,直白、真实而有典型意义——  
    11.   “三权分立”与“支部建在连上”的比较  
    12.   阻断引发升学恶性竞争的两个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