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对《学习时报》批驳“发钱”的反批驳

洣崽

  
         很有来头的《学习时报》今天(8月16日)发文,“厘清扩大内需的八个认知误区”,其中特别批驳了“发钱促消费”的“认知误区”,部分摘引如下:
         “有观点认为,我国应像一些国家那样直接发放现金,刺激消费需求。这种方法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成本太大,在我国根本不可行。……假如每人发1000元现金,则需要约1.4万亿元,但这对刺激消费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更应……解决好住房、养老、育儿、医疗等制约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
        
         发钱的事情不怕质疑、不怕批评、不怕讨论、不怕争论;发钱的事情藐视一切歪曲,对于误读和误解则持耐心的态度。来头很大的《学习时报》发文批驳“发钱”主张,是好事,很大的好事;看来,“发钱”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不能不正视了,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阻挡的愿望、思想和时代潮流。
         真正发钱,不是像“学习时报”这篇文章那样漂浮、轻描淡写、误读误解、想当然和主观臆造;而是基于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实际。
         国家向百姓发钱不是基于财政收入,而是基于货币发行金融收入;国家不只有财政收入、每年还有天量货币发行金融收入,国家摆出来的只是财政收入,而天量金融收入不摆到台面上来。
         现在国家一年新增货币二十几万亿;真要向百姓发钱,那是有讲究、有艺术、有策略、有力度的。从中腾挪10万亿来,不是14亿人无差别均分,而是只发给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群体(不到8亿人,按8亿人计),不是每人发1000了事,而是现阶段这个群体每人每月1000元,今后随社会经济进步还会继续相应增长。不是总共1.4万亿,而是每年约10万亿+。一年10万亿投向社会,再反复流转产生若干倍乘数效应、即增加约几十万亿的经济产值,然后通过税收等渠道又流回国库,其意义哪里是“能起到多大作用”的疑惑者能度量和想象的!
         因此,学习时报这篇文章对“发钱”思想充满误读,材料数据相差悬殊。存在这样重大缺陷,怎么可能科学严肃严谨地探讨“发钱”这样的社会重大问题、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怎么可能具有真理的说服力?
         国家超量发行货币割韭菜薅羊毛而不向百姓发钱,就是掠夺百姓;掠夺百姓、有钱不发,还说要“解决住房、养老、育儿、医疗的问题”,不虚伪?不自相矛盾?
         向百姓发钱,不是为刺激需求那样临时浅近的目的,而是对全国人民应有权益的尊重和体现;是维护和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本质、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和推向新高度的重大政治问题。
         官僚和资产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和优势地位而反对发钱,那是出于他们的自私立场;不少出身于百姓、而且至今仍然属于百姓阶层的知识者,也不明白发钱的道理、反对发钱,糊涂啊!
         67320230816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137.   强心针式的经济刺激,意义有限  
    1138.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其实反腐败不难……  
    1139.   应当“地方债”清零、并且给地方分钱  
    1140.   庆祝国庆;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先进和强大的国家  
    1141.   深入发掘我国“党的领导”政治优势  
    1142.   对货币及央行应当分钱发钱问题的探讨  

            更多新帖————
    1.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2.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3.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4.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5.   大好形势与严重问题  
    6.   闲聊民主生活的广度、深度和质量  
            更多冷帖————
    1.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2.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3.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4.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5.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6.   大好形势与严重问题  
            其它更多帖————
    1.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投入体制  
    2.   政府管教育,不该做的伸手老长  
    3.   国家教育经费直接打入学生账号冲抵学费,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  
    4.   高考改革的另类思路  
    5.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三)  
    6.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二)  
    7.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一)  
    8.   引入电脑摇号,钝化清华北大招生选拔  
    9.   苛刻繁难的我国高考,摧残了人才的幼芽,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沉痛教训  
    10.   教育和高考问题已经上升为制约我国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主要矛盾  
    11.   取来错误的酵母,酿不出合格的酒——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堪忧  
    12.   “新高考”闪着诡异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