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建议国家统计和发布“国民安逸指数”和“大中小学幼儿园伤亡指数”

洣崽

  
         一
         国民安逸,是重大福利和国家成功的标志。
         希望国家设定和定期发布一个“安逸指数”,以客观量化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利于指导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
         为避免复杂,可以把一年365天乘以每天12小时作为一年总时间(每天12小时最基本的休息和睡眠不在此列),非正式法定工作和非正式法定学习的时间:如周末和假日每天12小时、及工作日的非工作时间(即12小时减去工作时间)或学生学习日的非上课时间,一年中这类时间累加为安逸时间。安逸时间占总时间的比重,就是“安逸指数”;因为总时间365天每天12小时总计约4380小时是恒定的,因此安逸指数不必以百分比呈现,就按小时数好了。
         国家应当在确保社会安全和发展、确保社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努力减少无效折腾和内卷,增加百姓安逸时间,摒弃无谓、低效、过多、浪费时间的“开会”、加班、“集体学习”;在信息化时代,许多“开会”、“集体学习”等,是通过微信群或各种网络方式可以高效进行的。
         当此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力高涨、生产过剩时代,国家法定地减少周工作日、减少日工作时、实行带薪轮休、有限岗位众人分享、通过过饱和冗余在岗实现普遍就业,将极大增加群众安逸时间,极大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极大改善社会经济生活的和谐与效率。
         安逸指数高,则国民自我服务、自我调适、自主发展的时间多,国民生活高质量。安逸时间多,促进消费和休闲旅游,拉动经济成长。百姓安逸,酝酿和促进更多的科技创造发明和文化艺术创作,推动生产力进一步高涨,形成良性循环。
         二
         国家还应当统计和发布重要行业的伤亡指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一定的伤亡是社会进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延安时期张思德同志就是在后勤生产烧炭工作中牺牲的。
         当下的煤炭行业、公路交通领域,伤亡事故是客观存在的;航空业极小概率会发生事故,大中小学幼儿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伤亡事故。
         统计和发布行业伤亡指数,目的不是惩戒和指斥,而是总结教训,防患于未来。现在全世界航空安全度非常高,就是解剖分析总结每一次安全事故、然后给予针对性改进的累积结果。我国统计和发布煤炭行业每年伤亡情况,是做得很好的,这一做法,倒逼煤炭行业安全程度的改善。
         “2002年全国煤炭年产量14.15亿吨、事故死亡6995人,而2022年全国煤炭年产量45.6亿吨、事故死亡246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99%。”
         数据真实反映现在我国煤炭行业伤亡率已经降低到极少程度了,反证了我国煤炭行业的长足进步。
         相比之下,没有听说教育行业统计发布大中小学幼儿园伤亡事故的情况,教育行业每每采取讳莫如深、讳疾忌医的态度,不够坦诚,不利于总结教训和改进工作,不利于指导工作,也无法客观反映教育界的进步和所做的努力。
         67320231202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6.   一剂药方  
            更多冷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当心报应  
    6.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其它更多帖————
    1.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2.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3.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4.   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要害在哪里?  
    5.   “强调教育”“重视教育”“加强教育”貌似永远正确,但在错误方向上,只会令中国教育病症更重  
    6.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  
    7.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  
    8.   发展实践教育,关键在学校之外;在实践中造就人才、遴选人才  
    9.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真理…  
    10.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11.   对教育部“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政策的质疑  
    12.   实行货币福利,实现我国舒展极致、科学合理、平顺连续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