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条分缕析掰开细说“中国负债”

洣崽

  
         一
         讨论“中国负债”问题,有些朋友债权和债务不分、搅和一起,不细审“谁欠”、“欠谁”、“什么时候欠”、“什么原因欠”等基本问题,泛泛笼统无中生有夸张放大热炒所谓“中国债务”。无意有意随西方唱衰中国的节奏起舞,制造和贩卖焦虑,传播负面、消极、失败、绝望情绪。
         好比牌桌上有人输钱,肯定有人赢钱。没错,中央政府负债、地方政府负债、企业负债、家庭负债,但同时央行是大债主、债权在央行集中;既然为社会负债着急,也应该为央行持有天量债权欣喜不是?只看到经济的负债一面而不见债权一面,就叫片面。
         其所讨论的法理性质的社会“债务”,换一个思路看其实是社会对央行的道义债权。截止2023年底,央行货币发行总额约292万亿,相当于央行以货币方式从社会共收割292万亿物质财富和劳动服务,即,道义上央行负债于全社会,相当于全社会每个人对央行持有道义债权、每个人都是央行的债主、央行当偿还而未偿还。这是好事啊,        因为我们想通、我们发现,居然有人——央行——欠我们钱,特别是从今往后,央行应当向社会发钱;相当于我们过去陆陆续续一年年一次次把钱积攒在某个地方、而遗忘了存放地,后来某一天突然想起和找到了这笔意外的不菲的款项。
         央行在法理方面掌握天量债权,而在道义方面则向社会负债,其道义负债数量等同于货币发行总量292万亿。当有朝一日央行幡然醒悟,将292万亿回馈社会,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过去的法理负债逐步清零、并着手开始向百姓发放货币福利,不就两清?央行应当清零政府负债并着手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我们对此不应当忧心忡忡、而应该开心高兴喜出望外才是。
         二
         这“292万亿”,实际上并未装进央行官员的私人腰包,而是以借贷的方式投放社会,钱借贷出去,央行收获了、积累了债权,钱流通到了社会(尤其是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得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但地方政府也为此年复一年背上愈加沉重的债务负担、债台高筑。这就是所谓“地方负债”的由来。其实这个绳结,只要央行以自己手持的债权豁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那些所谓“债务”,这个错综复杂的千千结就彻底解开。为什么央行应当豁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这些历史债务?因为这些“债务”原本就没有道理。部队连排从团部领取武器装备粮草弹药还要打借据、要偿还?国家发展繁荣是不是全国各省市区各级政府和人民团结一致劳动奋斗所得来?各地方政府和人民不能合理分享一份国家金融收入而应该负债?说不通嘛。
         三
         厘清一下债务统计里的紊乱逻辑和荒谬。
         比如某年轻小夫妻生下几个孩子(假设三个),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大约需要100万,则相当于这对小夫妻道义负债300万;这对夫妻含辛茹苦,几十年后三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这时相当于每个孩子向其父母道义负债100万,三个孩子总共道义负债300万。这对夫妻曾经对三个孩子道义负债300万,三个小孩成人总共向父母道义负债300万,是不是说这个家庭总共负债600万?扯淡嘛!当孩子年幼,小夫妻固然道义负债300万,三个孩子却总共持有300万债权;当三个孩子成人,三个孩子向父母道义负债共300万,而父母则持有300万道义债权,这里的债权和债务相当于硬币两面、彼此冲抵,这个家庭始终为0负债嘛!有问题吗?
         对我国“负债”的炒作,与之类似,经不起科学理性客观冷静的分析。
         四
         我国金融问题堵在央行。央行新增货币,该发钱它不发钱、它只“借贷”,它玩“借贷”的狸猫换太子的障眼法把戏、而躲避自己的发钱责任。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则损害了百姓权益,致使百姓不能达到原本可以实现的生活质量;不向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分发金融收益、而只是“借贷”,则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损害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权益。应当把央行金融收入坦诚放桌面上来合理分享,而不是耍花活、玩手法;不实行发放而玩“借贷”把戏的实质是榨取劫掠社会。国家金融错误在于当发而不发,一些朋友没有捋清其中的道理。
         五
         我行经陕甘宁青内蒙古。黄土高原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常年苦旱;而东部地区则近水楼台靠近海洋、降水丰沛甚至暴雨成灾,比如前些年郑州暴雨。理想的降雨方式是较多地倾斜洒落到黄土高原和更遥远的西北地区、然后水流由高到低逐渐汇集润泽东部平原,于是到处草木繁荣、生机蓬勃。糟糕的降水方式是,东部已然降水丰沛,你还继续大雨倾盆,西部严重干旱,你却拿捏更紧。
         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国家却热衷减免税、购物补贴、向资产者尤其是房地产界诸如恒大许家印之类大放特放贷款。减免税、购物补贴貌似公平和普遍受益,实际主要向资产者富裕阶层输送利益,而最底层匮乏百姓恰恰被排除在外;向房地产等资产经营界放贷貌似无懈可击,而实际积累国家巨大的金融风险,当狡黠的资产者勾连权力精心做局把这些天量贷款变成坏账死账,这巨量的亏空到头来还不是国家兜底?匮乏者得不到应有权益反遭受压榨,听任、纵容和鼓励资产富有者不当得利且巧取豪夺,实践已经实证了这一“借贷式”货币发行金融路线的错误。
         大自然的降水受距海远近等条件所限,其分布不尽人意在所难免;社会领域的金融投放不受这些自然条件的局限,我国又有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的领导、并且有网络信息技术人类智慧的加持,是不是应该比大自然做得更好一些、减少一点“干旱更干旱、洪涝更洪涝”的谬误?
         六
         世界既有等价交换、也存在单方面施与。你给我钱,我给你货,这是等价交换;但老天下雨而不跟大地讨价还价、也不要大地回报,阳光普照大地无需大地酬谢,水从高山流向深谷而不苛求深谷回馈高山,父母抚育子女而不订立子女回报协议。天地间的大道理,谁说得明白?
         由此猜测,社会经济的运行也应该是既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也有社会主义政权下央行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发金融收入及央行向百姓的实行货币福利。市场经济是正确的;国家央行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发金融收益、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也是必要的。两者结合,才形成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完整环路。
         七
         朋友:“福利买国债了”,“中方增持124亿美债”
         答,这是小小小零头。不影响国家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因为国家一年新增货币二三十万亿;买美国国债相当于留点余钱以备不时之需,买这么点美国国债不影响给百姓发钱。
         朋友:“国家发改委:今年要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
         答,发改委说得好;但除非向百姓发钱,否则不能落到实处而只流为空谈。
         朋友:“央行就是貔貅,只进不出的。借贷,它能赚钱;发钱,(它)不太想。”
         答,有进有出、新陈代谢才是世界万物发展演进的常态,只进不出有违自然客观规律,会被撑死的。人民通过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批评斗争、敦促央行发钱,是帮助央行、是疏通央行、是救治央行,有利于国家。
         6732024012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5.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6.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更多冷帖————
    128.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三)  
    129.   赶紧拆掉几个火药桶  
    130.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131.   “美团、哈罗单车在郑州暂停运营”  
    132.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二)  
    133.   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伙伴和靠山  
            其它更多帖————
    1.   处变不惊,把握机遇,我国可以实现从粗放式低效劣质增长到精工式高效优质增长的转变  
    2.   哪需要打什么“贸易战”,跟它慢慢玩……  
    3.   建设各级各单位民主政治生活,相当于新时代的“支部建在连上”  
    4.   当今世界,可能走得越快死得越快;人类明智之举,应当是放下雄心放慢脚步……  
    5.   五一畅想:一周工作四天,一天工作五小时,每工作七年带薪休假一年……  
    6.   “新高考改革”反思白热化的高考过度竞争,耗损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元气  
    7.   挑起恶性功利竞争,我国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很不明智  
    8.   我国“主流”经济界欠缺辩证思维,脑袋一根筋  
    9.   建设普遍常态的严肃认真名副其实的民主政治生活,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急务  
    10.   摒弃神秘化,通过货币发行助推发展、造福社会  
    11.   高考,应当摒弃虚妄造作有害无益复杂化的“能力考查”,回归简易和常识  
    12.   淡化高考、钝化高考,将我国高考制度基本完善地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