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当前应当加强政府支出而不是“过紧日子”

洣崽

  
         最近某省人大会议党政领导《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很有代表性:“我们要真正习惯过紧日子,牢记财政的钱是人民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坚决压减不必要的支出。严厉惩处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上,用在老百姓身上。”
         这话说得差点让人动容;但习惯了说得比唱得好听、见多了画饼以后,我国人民冷静得多、淡定得多、理智得多,更倾向“察其言观其行”。这种“过紧日子”表述更多是一种场面上正确的废话和空话;不建设民主政治,不把财政、金融、重大决策、人事任免置于人民批评斗争和监督之下,说再漂亮,都靠不住。
         2022年,国家财政收入20.37万亿;2022年国家新增广义货币28万亿,这天量新增货币像海上巨大冰山的水下部分、体量巨大而目前未纳入国家收入,这每年天量新增货币不算国家收入算什么?应不应该纳入国家收入摆到台面上来?2022年国家财政收入加金融收入合计48万亿;这些收入,要么用于政府公共开支,要么发放百姓个人用于改善生活。
         在当前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过剩、消费低迷、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应该加强政府支出而不是“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当下“政府过紧日子”的倡导虚伪而不合时宜。这里“加强政府支出”所指,当然不是主张政府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不负责任、任性消费、巧立名目大搞无效基建而乘机中饱私囊,而是加强事关国计民生领域事半功倍高质量高效能的公共支出。懂花钱、会花钱、花钱花到正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政府实在找不到高质量高效能高收益高可靠紧迫必需的支出方向,也不必勉强,您就省着点花也是很好的,那就应该向百姓倾斜、多发放一些给百姓改善生活是吧?只见您对百姓扣扣索索,不见您增加给百姓发钱,唱什么“政府过紧日子”?
         加强政府支出?过去已然形成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负债怎么办?这些负债就由央行逐渐有序合理清零好了,因为这些“负债”本身就不合理、是伪负债。
         朋友“啊哈”:“发钱?你有时间多读读书吧,兄弟。”
         朋友“在水”:“无视掉就好了;(发钱主张)明显缺乏对国情的基本认知。”
         朋友“吃瓜”:“财政和金融的职能方面犯常识性错误,要发钱也是国家财政发,央行发行货币而没发钱的权利。这家伙也不听人劝,时不时出来喊几句。”
         朋友蜚歌:“天天说发钱,一毛都没有实现,14亿人,发一次国家就得破产,这只是一个春秋大梦”。
         答,马寅初最初提出要控制人口的时候,全国也是一窝蜂批判的;但,迁延十年后,国家还是采纳了马寅初的建议。实践是检验的标准;浅近的眼光很难有长远的前瞻。朋友们自己记下自己今天发的帖子,等时间检验好了。
         咱跟蜚歌朋友有很多共同的看法,但在“发钱”的问题上意见不同。没关系,留给时间作见证。蜚歌朋友不曾意识到,国家发钱早就已经开始,只是额度很小而已,国家向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百来块钱的补贴就是。这些方面可能不是蜚歌朋友深入思考的,蜚歌朋友发帖就不免想当然。
         大家思想潜意识认为,制定金融政策、掌管国家经济的,都是些专家权威大师和泰斗、不容置疑,草根百姓不要操心、也操不了这个心;那么,当前中国和世界的经济颠簸不顺又是为何?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不正是那些专家权威大师在操持着吗?在中国革命史上,王明、博古、李德也曾是权威,偏偏是这些“权威”险些葬送中国革命,而边缘土包子的毛泽东却成功把革命航船引向胜利。世界上越深厚博大的道理,越是深入草根和山野田间,把经济理论神秘化正是故弄玄虚、把水搅浑、把人带晕以利浑水摸鱼上下其手的把戏。必须回归“实践检验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立场,破除专家迷信、书本迷信、西方经济理论教条迷信……等形形色色各种迷信,稍稍认真缜密,金融和经济的道理我们百姓能整明白。
         朋友蜚歌:“理想主义,不要让我们做梦了,我们是希望国家每人发10万,140万亿,要不然啥问题也解决不了,每人发一万,就是14万亿……”
         答,蜚歌朋友信口开河了吧?咱哪个帖子主张国家给14亿人每人发10万了?不领会对方观点的批评,是低质量或无效的批评。蜚歌朋友在不弄清我的观点的情况下就批评起来,怎么能有的放矢?
         我反复表达的一个观点是,在目前生产力、国家收入和物价水平情况下,国家目前可以且应当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群体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这个群体以8亿人计(其实不到),每人一年1.2万元,全国开支一年不到10万亿。一年10万亿,反复流转乘数效应,却可能由此激发几十万亿,即增加经济产值几十万亿。
         欢迎严肃认真的批评,但是您得做足功课,不要那种泛泛空洞的口水帖。
         朋友蜚歌:​“梦要做,万一实现了呢?为你的初心点赞。”
         答,​咱的主张不是白日梦,而是从大地生长出来的正常不过的合理愿景,贴合当今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实际,合乎百姓的意愿,合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诸君一时还不能明白而已。
         67320240126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更多冷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5.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其它更多帖————
    1.   把正当批评和中伤抹黑区别开来,把群众就业和干部选拔区别开来  
    2.   “全国人均负债二三十万”的说法谬种流传、耸人听闻、条理混乱、颠倒事实  
    3.   解决这三个问题,人民公社就可以发挥神威、大放光彩  
    4.   提一个高考改革的简单办法——  
    5.   大山孩子逆袭为航天员的事例,洗白不了我国教育客观存在的严重问题  
    6.   对“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领导讲话的述评  
    7.   不因人废言;一位贪官在法庭上说的话,直白、真实而有典型意义——  
    8.   “三权分立”与“支部建在连上”的比较  
    9.   阻断引发升学恶性竞争的两个根源  
    10.   我国两把刷子,西方国家只一把刷子……  
    11.   家庭、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公私关系解析与述评  
    12.   中国发展态势初步反映了公有制的优势——公有私有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