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其实反腐败不难……

洣崽

  
         每每听到这个小老鼠大老鼠、那个小老虎大老虎落马的消息,好像很大快人心、治党治国很严厉很严正似的。这里还是要回到“实践检验”的基本立场——如果这样一来腐败发生越来越少、程度越来越小,说明这些年来反腐及各项相应政策措施是对路、实效、成功的;否则,则是药不对症、隔靴挠痒、敲边鼓、主观主义想当然、一厢情愿的。
         “快雪”​群友回帖,“不可能越来越少,看看现实还不(是)照旧,贪到就贪到……”
         答,对于反腐,​消极悲观的结论是没有依据和有害无益的,应当相信党政仍然存留的对于反腐的自觉性、先进性和决心,应当相信时代的进步,更应当相信人民批评斗争的觉悟和力量。
         我国能够发射和运行天宫空间站,我国探月工程能够实现绕落回、并从背面取回月壤,我国能完成这样高难复杂的工程,而反腐败却做不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遏止腐败,其实操作技术层面的难度并不大——
         一者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发钱是最实在的分权、是最地道的实行民主;向百姓发钱才能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才能避免权力寻租、才能避免浊水横流,是对腐败的釜底抽薪。向百姓发钱,则权力者贪无可贪;每年新增天量货币而不向百姓发钱,其反腐是虚伪无效的。
         二者实行各级各地每个单位的微信群式基层民主。在每个单位上级党政领导的潜水镇守和指导下,实现每个单位群众员工对于本单位公共事务的知情和监督,实现对于本单位领导常态定期的一年两次式有序有组织的批评,即“洗脸搓澡和出汗”。必须有来自群众和单位主管上级的双向监督,上下夹攻、火力交叉,才能把本单位领导置于有效的批评监督之下。不发动群众的“批评监督”,是做假工。果真实现了每个单位的基层民主,群众对于本单位财务及重大事项知情且热情参与,在单位上级主持支撑下群众对于自己单位的领导实行一年两次式的批评监督——那腐败还怎么藏身?
         向百姓发钱,实行单位上级党政领导潜水镇守指导下的每个单位的微信群式基层民主,不言反腐败而切切实实遏止腐败;不向百姓发钱,不实行基层民主,装腔作势口口声声喋喋不休反腐,是假把式反腐、无效反腐,或者,是腐败的帮凶或同类。
         67320241007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一剂药方  
    6.   美国教育部关张,我国教育部何去何从?  
            更多冷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当心报应  
    6.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其它更多帖————
    1.   与卖拐有得一拼——把高考重大考试事故美化为为国家甄别人才  
    2.   高考制度的瑕疵和不当必须纠正  
    3.   抓住苗头和线索,把握战机,深入挖掘……  
    4.   对“博士大跃进”批判的批判  
    5.   教材插图事件只是教育问题的几片浮萍;对国家教育高层的继续质疑和批判  
    6.   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插图丑化、露下体、猥亵…事件述评  
    7.   教育是人发展的倍增器或倍衰器  
    8.   台湾是套在美帝脖子上的绞索  
    9.   突破常规思维和思维定势,才见新天——漫谈实行“货币福利”  
    10.   优秀者入围随机录取、未入围者亦普遍升学,对教育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期待  
    11.   中考命题所谓“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表述,不可取  
    12.   话说“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