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开疆拓土”,“打过三八线”

洣崽

  
         看到一个半真半假亦庄亦谐的帖子,说的是印度网友抱怨中国在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没有殖民他们:
         “中国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当你打败了另一个国家,你就要留下来发展你的殖民地;既然你选择了打败我们,你为什么又要离开?”,“如果印度被中国人统治,我们将拥有和中国一样的基础设施,印度的经济也将腾飞!”,“假如我是一个情犊初开的女孩,你既然已经脱了我的衣服,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完……”
         逗得不行;但这笑语中是不是潜藏着世界各国人民求发展、求进步、求世界大同、希望我国有所作为、希望我国帮助、想要搭乘中国快车——的意思?还有传闻(或许也是事实),我国某邻国百姓把界碑搬移到他们村庄,然后说他们村属于中国,要求中国政府为其通道路、通水通电通网、实行管理…也与之类似。
         说明,中国的道路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我国立于先进生产力、先进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人类道义的高地,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于是,世界诸国将向往仰慕中国,如百川归海。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今天中国或许确实应该改一改太过保守的心态,应该响应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期待,“受谏要弱,行义当强”,当仁不让走向世界、服务世界和引领世界,不要那么羞手羞脚畏首畏尾,而要旗帜昂扬正大光明地推动和实现大同理想。
         试想,如果秦始皇满足停留于做一个潼关里面关中平原的关门君王、而不是雄心勃勃、雄才大略、灭六国一统天下,今天的中国恐怕就没有大一统的聚合效应和优势吧?
         今天我国“一带一路”的布局是正确和必要的,反映了远见、格局和世界担当。今天的我国已然是生产力过剩,不走向世界和服务世界,难不成任生产力闲置、浪费和空转?国内存在许多严重社会经济问题,但通过批评、斗争、整合、改革、发展能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不足以构成阻止我国走向世界的障碍。
         今日中国的民族性,还保有秦始皇时代那样开疆拓土、毛主席时代打过三八线,那么矫健、豪迈,那么高瞻远瞩、包举宇内、担当天下——的精神吗?
         67320241019


此帖获赞: 0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2.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3.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4.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5.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6.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更多冷帖————
    1.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2.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3.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4.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5.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6.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其它更多帖————
    1.   “养老金支出亮黄灯”是伪命题  
    2.   “养老金空账”?  
    3.   养老金问题应当引入原始股概念;建议国家尽可能和尽快地向老年人倾斜  
    4.   让公务员 引领我们奔向更多休闲的新时代  
    5.   精简公务员的提议是错误的  
    6.   国家应该把年轻人的就业包起来  
    7.   实行“过饱和重叠就业和轮休”,在大格局下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8.   实行“重叠”“过饱和”就业和“轮休”,实现充分就业的建议  
    9.   人的终极不得已武器——“破坏性资源”  
    10.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11.   生态脆弱地区百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极大贡献  
    12.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