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从恒大亏空两万亿分析央行的心机和失算

洣崽

  
         我国央行一年新增货币十几万亿、二十几万亿,但央行执意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不给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分钱;但是,新增的货币总要投放社会流通起来才有作用,于是形成了对借贷渠道的依赖。央行的如意算盘是,我把钱贷出去,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受贷方成功经营、然后顺利归还本金并且还交纳丰厚的利息……就跟鸡生蛋、蛋生鸡……然后发大财一样,美得!
         这几十年,我国房地产如火如荼,成为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资本集团的贷款需求契合疏解了央行的放贷压力。估计,这几十年国家陆续向房地产业放贷总共不下几十万亿,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大概以百万亿计。这种做法,即使有恒大之类暴雷2万亿,再考虑加上其它潜在的可能暴雷,损失或者达十万亿、十几万亿,国家总体上仍然是成功、赚了的。
         简言之就是,几十年来国家通过放贷房地产已经稳赚了百万亿,恒大两万亿和其它十几万亿这么点亏空,在全局里面不算什么事。
         这里不是要为恒大或为央行错误金融政策辩护开脱。不分钱不发钱而采取借贷的金融货币路线之下的我国经济,毕竟效率低下、损失浪费巨大。好比,采取借贷方式发行货币40万亿GDP增长150万亿,而采取发放方式发行货币GDP增长或达到两百多万亿。老式蒸汽机车勉强能推动火车,但是远远比不上当下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摒弃借贷式货币发行错误路线,实行分钱发钱式货币发行路线,我国社会和经济才能够高质高效、强劲有力地继续高歌猛进。
         广东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3.4%,朋友惊呼,“广东不行了啊”。
         我说,错误的金融政策使我国作茧自缚。只要央行不发钱不分钱、继续沿袭借贷式压榨掠夺性金融货币政策,广东不行,全国也是不行的。如果问,“以前怎么有高速增长啊?”,答,以前,茧还没成形。
         67320241021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2.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3.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4.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5.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6.   “美团、哈罗单车在郑州暂停运营”  
            更多冷帖————
    1.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2.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3.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4.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5.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6.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其它更多帖————
    1.   一个比方  
    2.   跳出平面思维,在高低两个层面精细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  
    3.   国家土地收入,既应当有出让配置时的一锤子收入,还应当有每年度的土地税  
    4.   “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的问题  
    5.   话说“强拆”,对于政府“强拆”,应当持理解、支持态度  
    6.   “四万亿土地出让金80%用于拆迁”不可理喻不能接受  
    7.   对土地续期的“无条件”“不需要补交费用”的解读是错误的或阴险的  
    8.   反对离散化碎片化不可逆永久瓜分国家资源的私有化倒退倾向  
    9.   “土地确权”在期限问题上闪烁其词、含糊不清,包含严重的危险倾向  
    10.   为什么“土地私有”浊流重新泛起?  
    11.   《物权法》中的与《宪法》相抵触的内容,应当被更正  
    12.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