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为什么应当有上级领导潜水于下级单位微信工作群?

洣崽

  
         有生活常识的人知道,砌砖的时候,不能一路砖断面一致地径直砌上去、而是上一块砖头要骑在下面两块砖头,这样才能使整面墙形成牢固整体。
         为什么应当有上级领导潜水镇守指导于下级单位微信工作群?如果下级单位水泼不进、针扎不进、如天马行空式的独立存在,脱离上级的约束与驾驭,就不可避免产生失控、失序、分离主义倾向,破坏整体团结,包含分崩瓦解和事业失败的危险。一个单位的运作和进步,既需要本单位的自立自主、自我负责,也需要上级及时、得力、正确、实效的驾驭和指导。为此目的,上级对下级单位应当深度实时知情、了如指掌。上级对下级单位的知情与把控如果停留在浅表、片面、零散、滞后甚至谬误的状态,上级对下级单位就不能有效约束和正确驾驭。上级领导潜水镇守指导于下级单位微信工作群,就是上级对下级单位深度知情、避免下级单位失控失序分离主义倾向、又尊重和保障下级单位自立自主健康运行的途径。
         现在常见上级对下级单位没完没了的巡视、检查、审计,这种没完没了暴露出上级对下级单位知情和驾驭方面的薄弱、无力、浮萍无根;如果上级对下级单位真正深度知情和有效驾驭,就不会兴师动众屡屡巡视检查审计。这种巡视检查审计,固然对下级单位有驾驭、约束和震慑的效果,但也对下级单位产生干扰、掣肘、阻碍的副作用。与其这样被动、既消耗自我又折腾下级单位地实行无休止巡视检查和审计,何如上级领导直接长年常态地潜水镇守指导于下级单位微信工作群?即使一句话不说,也如定海神针,有利下级单位的民主生活和平稳有序运作。
         中央提出了“全过程民主”的思想,建设每个单位生动活泼和实效的微信群式基层民主就是对这一科学先进思想的落实。我国“全过程民主”思想是优越于西方浅表短暂选举型民主的;但如果只是美言标榜、口头主义、自欺欺人、并不真正践行,那么,有再好的车、只当摆设而不上路,也是白搭。
         构建全国各级各地每个单位的上级领导潜水镇守指导下的微信群式民主生活,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的急务。
         67320250219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185.   胁迫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政策——必须废止!  
    1186.   实事求是分析看待英语,简论我国今后英语教育和考试策略的取向  
    1187.   澄清对英语的几个糊涂认识  
    1188.   我国对英语的强调是过头了的  
    1189.   采用英文符号编程并没有改变英语先天不足根本性危机  
    1190.   在世界语言走向大同的事业中,是汉语而不是英语,能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更多冷帖————
    1.   再谈“每孩补贴三十万”  
    2.   粪土清北  
    3.   扯一扯“5C教育法则及核心素养”  
    4.   说一说“思想统一”  
    5.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6.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其它更多帖————
    1.   央行应当给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金融收入、应当向百姓合理发钱  
    2.   对我国升学、就业、教育大众化和人才选拔未来景象的畅想  
    3.   由恒大爆雷引出的对央行的批评和对国家金融政策及基层党组织危险倾向的批判  
    4.   从数字看中国——  
    5.   许家印恒大事件表明,必须把资本关进笼子  
    6.   对中国及世界各国人均月收入及年人均GDP数据的分析  
    7.   对北京中考改革方案说“呵呵”  
    8.   拉虎皮做大旗、为英语高烧张目,没用  
    9.   国家是该好好纠正不当的英语教育政策与英语高考制度了  
    10.   赞西交大  
    11.   对“就近入学”政策的优化建议  
    12.   “教育减负”,不及要义隔靴挠痒的一出尴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