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建议把高考“位置分”作为每位国民的基本信息存档,留以备用

洣崽

  
         高考是国家投入巨大财力物力和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对国民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普遍测量和大摸底,高考结果为社会普遍认可;任何测量都客观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并且所测量事物处在不断变化中,而高考甄别结果的客观性和大体准确为长期的实践所证实,这是难能可贵的。
         高考数据来之不易、客观真实又基本准确,只用于高校招生太可惜;高考数据应当作为每个国民的基本信息存档,以备未来开展教育学人才学等科学研究,以及国家、社会和企业招录任用人才的时候作为参考依据。
         存档的高考数据不宜复杂和琐碎,应当简明和便于比较。高考原始总分不是适合比较的理想数据,因为不同省份不同年份考卷难易不一,彼此间难以比较。换算成标准分(或称“位置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位置分设置。位置分取决于该考生总分在其省份全体考生总人数中的排名,排名越前,位置分越高。姑且统一设置位置最高分为5000,最低位置分为1500;假定某省考生总人数为M,某考生排名为n。为避免繁琐化、为避免掐尖式过度区分、为尊重成绩低者,位置分都取整(不留小数点),把高考总分排名前2%考生的位置分都封顶设置为5000,高考总分排名72%(含)之后考生的位置分统一保底设置为1500。如此,则排名在2%之后、在72%前的考生,其高考位置分为:
         5000-(n-0.02M)×(4900/0.98M)。
         用这样的位置分,不同省份、不同年份之间的高考成绩就可以进行大体比较客观的比较;将这样规则一致的位置分存档。
         比如招录公务员,于高考之外又新设公考,相当于对高考的架空、对高考权威的冲击、对高考价值和意义的稀释、又是对高考测量成果的浪费,反复考试无谓造成社会新的内卷。国家未来招录公务员,留出小部分名额由组织直接考察录取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外,公务员绝大部分录取可以采用高考数据,比如以高考位置分4100为面试入围线(即排位于前20%),即可保证所招人员有较高质量,又免于反复考试折腾;留出小比例由组织直接考察和录取,为高考成绩虽不理想而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突出者留渠道,避免“一考定终身”之弊。高考位置分在公务员招录及企业员工录用时是很有价值的。至于录用以后的继续升职和提拔任用,则距离高考测量已经太远,用人单位自会遵循“实践检验”原则,主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方式在实践中甄别、遴选人才,从而打消所谓“一考定终身”,因为入职以后的同单位员工,谁升职被委以重任,不再看高考,而是看工作业绩实践能力。通过高考初筛和实践检验这样两道关口,把杰出卓越人才准确遴选到高端重要位置,促进人事的新陈代谢和优化,保证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将高考位置分数据存档,还有利于后续社会跟踪调查和教育学、人才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上述对“位置分”的表述,只是举例式的初步设想,具体实行时可以从实际出发、做得更精准更合理。
         67320250608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更多冷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其它更多帖————
    1.   过犹不及;中小学艰深化繁难化倾向有害无益、摧残学生  
    2.   知识负担已然过度膨胀片面过分,弥补久已缺失的实践教育短板,是我国教育的紧迫任务  
    3.   我国教育高考病症与新冠疫情的比较  
    4.   教育资源海量丰富的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向何处去?  
    5.   “李文亮”“八人谣言”案例和教训表明,创设社会底层的通天报警报告机制极端重要  
    6.   经济社会,货币充盈才会繁荣兴旺、活力盎然——话说农村和农村发展问题  
    7.   改革高考制度,建议炽手可热极度掐尖的前若干名校实行“有限选拔加电脑随机录取”  
    8.   构建“员工分红制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展望国企和教育体制改革方向  
    9.   高考中考建议——创建题库、题库公开、微调细节、随机抽题、适当更新、重复使用  
    10.   讳莫如深、耻言社会主义的时代即将过去,社会主义将如初升太阳辉映天地  
    11.   我国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12.   把生产过剩演变为焦虑、担忧、贫困、压力山大和经济危机,人类应该被自己的尿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