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似是而非的一段鸡汤文

洣崽

  
         热心朋友上来一段鸡汤文:
         “
         中考和高考的区别——
         高考600分以上属于智商分,600分以下是努力分;中考则全部是努力分,初中三年,比全部50%的同学努力就能考上高中,比90%的同学努力就能上重点高中;中考考的是勤奋,努力才能圆梦。
         中考筛掉的是懒孩子,高考筛掉的是笨孩子;经过两次分流,国家就筛选出努力又聪明的孩子。
         ”
        
         这是怂恿孩子们奋不顾身往火坑里跳;不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和高考的实际,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
         “比90%以上的同学努力”,全副身心投入到中考高考、割弃非中考高考的其它方面的发展,叫勤奋?不在中考高考方面拼尽全力,而合理倾向于生活体验、本领技能、社会历练、劳动实践、兴趣特长艺术方面的发展,就是懒惰、就是不勤奋?
         以为只有状元才是高智商和勤奋、非状元就一定不那么勤奋和高智商?而事实上部分中考题和众多高考题极其刁钻诡异和造作、模棱两可、脱离基础教育轨道而极尽误导之能事;众多一线老师深有同感,一贯优异拔尖的同学未必得高分,得高分的很可能只是成绩偏上、名不见经传者。谁在中考高考中考得优异,固然一定程度反映他的智商和努力,但更多的是幸运、是偶然和概率。
         中考高考固然能筛选出相当勤奋和智商很高的学霸,却因这两场筛选,十年左右最宝贵的青春黄金时间无谓空耗在应试中,而挤占贻误了非应试的人生众多重要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如果把这些空耗在应试内卷上的勤奋和聪明用于本领、技能、兴趣、艺术、特长发展方面,会是多大的收获和进步,并且青春会更充实和愉悦。
         中考高考确实证明了学霸们的勤奋和智力,证明的却只是他们的过去;由于长期和过早透支他们的元气,他们于高考后很大可能会感觉索然无趣、倦怠无力、再无后劲,如同原本很好健壮的种苗,但经高温炙烤过,活力骤降或再无活力。
         咱的意思不是鼓励不学习、不中考高考,而是应当合理淡化钝化中考高考恶性竞争,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中考高考问题严重、伤害很大,非改不可。
         67320250609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2.   说一说“思想统一”  
    3.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4.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5.   建议国家当机立断痛下血本——每生育一孩补贴30万  
    6.   由“大庸古城”投资失败剖析两条货币发行路线  
            更多冷帖————
    1.   说一说“思想统一”  
    2.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3.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4.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5.   建议国家当机立断痛下血本——每生育一孩补贴30万  
    6.   新寓言  
            其它更多帖————
    1.   话说“私企”“国企”(二)  
    2.   话说“私企”“国企”(一)  
    3.   国企改革,应当怎样?不能怎样?  
    4.   《人民的名义》剧中陈岩石主导的大风厂“国企股份制改革”,教训何在?  
    5.   东家、猎手和猎枪的故事  
    6.   实行“员工分红制度”,国企改革成功的钥匙  
    7.   国企改革,是要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二)  
    8.   国企改革,是要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一)  
    9.   停留和片面强调“按劳分配”,是思想的停滞,客观上是为资产者说话  
    10.   豆子怎么分?——对分配制度的探讨  
    11.   我国百姓承受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双重剥削  
    12.   大锅中锅小锅、锅碗瓢盆结合,推动实现中国和世界范围的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