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杜撰文革期间受苦受难经历的文学陋习和俗套应当摒弃

洣崽

  
         静水池塘中的鱼一般不能性成熟,很多鱼种要经历逆流而上洄游的考验才能产卵繁殖;一直好水好肥热量适宜的水稻和小麦产量不行,适当时机水稻经过断水、小麦历经低温考验和碾压,反而能高产。大凡成就伟大者,毛泽东、邓小平……无不经历艰难挫折困苦的考验。这大概是人世间和自然界的规律。
         不止官员,凡成功人士,如企业家、艺术家、作家、演艺及体育明星……等,都应当继续接受群众批评监督与斗争,才能使其戒骄戒躁、不翘尾巴、继续进步、更上一层楼,否则,这些成功人士很难不出问题、给社会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和危害,现实中有无数例证。群众发扬批评监督和斗争精神,是给予成功人士的良药。
         矛盾斗争普遍存在,文革倡导群众起来开展批评斗争是正确的。文革斗争所向是“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而不是群众、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是“要文斗,不要武斗”。有群众、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受到冲击,那是违背文革精神而不是遵循实行文革精神的少数领导少数群众的错误行为,这种错误行为主要应当由这些少数领导少数群众具体承担责任、而不应迁责于国家文革大政方针。
         以总设计师邓公文革境遇为例。邓公被停职、下放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制造厂劳动,工资照发,中南海的住处保留,都不好说是“迫害”,不如说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领导干部的非常高明的冷处理、栽培和进修培训——更合理。如果不是下放江西这长达四年的放下领导工作、深入基层、亲身劳动实践、长期深度思考,就未必能厚积薄发、有后来他设计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
         几十年来,文学作品描述一位重要或成功人物,总要无中生有杜撰其文革期间受苦受难的经历,这种陋习和俗套应当摒弃了。
         67320250902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杜撰文革期间受苦受难经历的文学陋习和俗套应当摒弃  
    2.   对财政部发布的地方债问题的述评  
    3.   以“举报母亲致其被枪决”作为论据否定文革很牵强  
    4.   研读我国“四大班子”政治结构  
    5.   摒弃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坏账清零式“发钱”路线  
    6.   新华社驳斥武大的正确及上级机关的难逃干系  
            更多冷帖————
    1.   杜撰文革期间受苦受难经历的文学陋习和俗套应当摒弃  
    2.   对财政部发布的地方债问题的述评  
    3.   以“举报母亲致其被枪决”作为论据否定文革很牵强  
    4.   研读我国“四大班子”政治结构  
    5.   摒弃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坏账清零式“发钱”路线  
    6.   分钱,发钱!  
            其它更多帖————
    1.   “小学放学早,如何安顿孩子”的问题  
    2.   简论生产的社会性和个体性  
    3.   《实践论》《矛盾论》像北极星一样指引我国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  
    4.   管理低重心、基层自治是有效管理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智慧  
    5.   郑重建议国家对北大清华等实行“有限选拔加电脑随机录取”的招生方式  
    6.   简单生硬照搬大学做法,“新高考改革”所谓“选课制”“走班制”是错误的  
    7.   私塾…等多种教育形式与官方教育相结合、取长补短,恰能唱一出中国教育的好戏来  
    8.   我国教育要回归马克思主义思想、要遵循群众路线  
    9.   对“四大民小”掐尖招生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最应该检讨和批判的是上海教育部门的失职和不作为  
    10.   招生中的名校掐尖做法,是严重的错误,是政府工作的失策  
    11.   解开功利捆绑;像尽享阳光和呼吸空气那样,构建我国务实方便、大众化、终身化的教育福利  
    12.   在教育和经济方面对国家的十个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