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为给政府部门献计献策设立快速通道

洣崽

  
         这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人民网、在强国论坛、在E政广场……为国家进步献计献策的情况比比皆是、热情踊跃,在建设国家推进社会进步的进程中,不缺乏真知灼见、行之有效、远见卓识的意见建议和智慧。但是,在这样繁多的表达中,要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可行性操作性强的能切实解决国计民生的建议来,如同沙里淘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吧,给教育部长的建议意见高达16万多条,给发改委的有6万3千多条,如何看得过来。如果处理不当,科学合理的重要意见建议反而可能被埋没被贻误。
         为此,建议除了保持和光大目前已有的言论平台外,另外设立一个专门为国家各决策部门献言献策的快速通道——构建一个新的网上平台;与已有其它言论平台稍不同的是,在这个平台提建议意见有一定的门槛,那就是,你要向国家某部门提建议?欢迎;先请交钱。设立一个账号,规定几个档次的数额,比如一百两百或五百一千三千五千至一万的,交钱少的档次,把你的帖子贴出来并保存;交钱数额较大档次的,不但贴出帖子和保存,还让相关决策部门作出回复,使作者确知意见已经上达,使作者了解相关部门对此意见的初步态度。凡被采纳的意见或建议,国家不吝重奖,比如一万两万,十万,几十万,甚至百万;即使暂未采纳的认为欠缺科学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也予以保留存档,让时间、历史和实践来检验,如果最终证明建议的正确,国家同样奖励。雷同性的意见建议则只考虑最先提出者。
         设置一定的门槛,这样,把大多数浅层的、情绪宣泄性的、欠缺思考分析及依据的表达挡在门槛之外;这样,让建议者持认真慎重严谨的态度,以免国家政府决策各部门浪费太多的筛选成本,以免贻误真正有价值的献言献策。这样一个门槛也不是太高,不是无法逾越,真正为国为民胸怀真知灼见的人们,会不惜一定成本促使建议上达的。
         所得收入用于捐资助学、抗灾救灾、科技奖励、扶危济困等,其收支情况在网上公布。
         当然,重申一遍:原有的言论平台继续保持和发扬光大;只是另外开辟一个通道而已。
         如果通过这种机制,每年能够及时筛选出若干条有益国计民生的重要的意见建议,那对国家发展是多好的事;收到的钱用之于捐资助学等,功德无量。向国家提出宝贵建议被政府采纳且被奖励,对仁人志士也是一种宝贵的回馈和鼓励。                
         6732013041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再谈“每孩补贴三十万”  
    2.   粪土清北  
    3.   扯一扯“5C教育法则及核心素养”  
    4.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5.   说一说“思想统一”  
    6.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更多冷帖————
    557.   解开功利捆绑;像尽享阳光和呼吸空气那样,构建我国务实方便、大众化、终身化的教育福利  
    558.   我国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教育的最大失误在陷入考试泥潭  
    559.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四):改革教育投入体制,将国家教育生均经费直接打入每个学生的教育专用账号,当学生到国家认可的学校报名就读时冲抵学费  
    560.   “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之类伪善口号应当消停  
    561.   不因人废言;一位贪官在法庭上说的话,直白、真实而有典型意义——  
    562.   提出一种不同于 “六选三” 的高考方案  
            其它更多帖————
    1.   以教育券方式将教育经费发到国家每一位学龄公民的手中  
    2.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投入体制  
    3.   政府管教育,不该做的伸手老长  
    4.   国家教育经费直接打入学生账号冲抵学费,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  
    5.   高考改革的另类思路  
    6.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三)  
    7.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二)  
    8.   高考是什么?高考向何处去?(一)  
    9.   引入电脑摇号,钝化清华北大招生选拔  
    10.   苛刻繁难的我国高考,摧残了人才的幼芽,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沉痛教训  
    11.   教育和高考问题已经上升为制约我国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主要矛盾  
    12.   取来错误的酵母,酿不出合格的酒——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