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韩国那些事……

洣崽

  
         近来萨德、乐天之类韩国那些事,想来有些堵;但天意就是这样,不如意、不称心的事情永远有,人生如此,国家、民族也如此。
         从对方角度考虑,我们对之深恶痛绝的一些作为或许符合人家的利益?又进一步说,人家犯傻犯病,我们机动灵活采取一些因应办法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之伤肝伤神,不应妨碍我们的淡定自持,不因风吹草动、鸡毛蒜皮而打破我国发展的战略节奏,这就是战略定力。
         我们应该站得比对方更高一些。韩日如同两块顽铁,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就是一座高大的现代化的熔炉;如同将顽铁投入高炉完全熔融一样,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软硬实力,最终将韩日融入中华圈和大同世界中。关键是咱们民族咱们国家有没有这样的高度、气度和能量。
         至于小小斗气,能奈我何。扎实发展经济、整合国力、加强军备,以软硬实力震慑之,令其不敢有非分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网友答问——
         “冬瓜糊涂”网友:“人家在想方设法的要你的命,你却在此谈高度……”
         答:十八大强调,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对于战争的端倪,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是错的;而草木皆兵、神经紧张、焦虑过敏,更是没有理由。既要洞察一时一地的细节,更要着眼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于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出未来和平或战争的基本判断。与我国重量级相近、能发起和支撑大战的国家寥寥无几,它们各自有其国家根本利益,我国经过长足发展,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已经无人敢于藐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从与中国的军事对抗中得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承受跟中国军事对抗的打击和损失;或许某些大国乐于挑起事端让别国出面以削弱我国、取渔翁之利,只要我国洞悉其阴谋、在国际大舞台纵横捭阖灵活应对,战争风险是可以化解和防范的,为我国争取更长的战略机遇期,为维护和保卫世界和平做出我国的贡献。时间在我国一边、时间在正义进步力量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国力迅速增强,只要我国贯彻正确的路线,更没有反动势力、反动国家敢进犯我国,从此铸就我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                                                                        6732017030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拆一拆“法治”“人权”论者们的假把式  
    2.   话说民主  
    3.   “海南县市正职书记几乎全军覆没”述评  
    4.   苏联解体而我国能巍然屹立,是不是文革的红利?  
    5.   “少年班”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6.   全国性基础性重大平台应该掌握在国家手里  
            更多冷帖————
    1.   拆一拆“法治”“人权”论者们的假把式  
    2.   话说民主  
    3.   “海南县市正职书记几乎全军覆没”述评  
    4.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5.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6.   “少年班”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其它更多帖————
    1.   对到目前为止的我国教育的批判(一)  
    2.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政治庸俗化、政治投机和不讲政治三者并存  
    3.   国家应当停止对学历文凭的迷信和苛刻要求  
    4.   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终身教育——说长道短话教育  
    5.   中国呼唤工匠和如何造就工匠  
    6.   教育部开错药方了  
    7.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8.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9.   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减负”,在于“调结构”  
    10.   初中毕业生读高中读职校的分流做法是不好的  
    11.   脱离实践的我国教育,陷入误区误人无数,无脸以对亿万家庭  
    12.   “高校的课,为什么学生不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