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招生中的名校掐尖做法,是严重的错误,是政府工作的失策

洣崽

  
         我国大学和中学,涌现了许多名校,很好;正如经济界国内名企日益涌现、跻入世界几百强,令人鼓舞。
         但当前招生中的名校掐尖做法,是严重的错误。
         掐尖招生是对“名校”的纵容娇惯,是对一般学校的普遍打击和严重遏制,是破坏社会公平和经济正常秩序的严重不正当竞争,公然违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宪法精神,恶化基础教育氛围,引发招生中的恶性竞争,无限加重青少年考试压力,损害青少年身心,误导基础教育。名校受政策照顾、吃偏饭,不只其“业绩”没有说服力,在市场经济中、在行业界无以服人;更养成名校热衷掐尖、捡吃现成桃子的惰性;并且,那些掐来的尖子,经过长期考试恶拼,其个性、兴趣、灵性、创造性的幼芽,已经磨灭殆尽——最终损害名校发展。尖锐过分的教育选拔掐尖,造成教育界从名校到普通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国家的共输。对掐尖招生,政府居然持认可甚至主导的态度,是非常错误的,是政府工作的失策。
         如果调整一下录取规则,规定,凡是在升学考试中达到和超过平均分的,就获得这些名校的入围资格,当入围人数超过招生人数时,采用电脑随机录取,以此废止招生中的掐尖旧例。如果这些名校还能表现牛气哄哄,就是挤去水分、消除泡沫后的真正实力了。
         这样才能消除教育领域严重的不公平竞争;
         这样才能为普通学校争取应有的生路;
         这样才能钝化基础教育过度炽热高烧的过分竞争;
         这样才有利于政府在教育管理上一碗水端平,秉公执法;
         这样才能为基础教育营造平和清凉的必要环境;
         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休养生息和健康成长,腾挪必需的时间空间以发展个性兴趣和特长、获得必要的实践教育。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调整、一个小小的策略,能够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6732017090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2.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3.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4.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5.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6.   “美团、哈罗单车在郑州暂停运营”  
            更多冷帖————
    1.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2.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3.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4.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5.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6.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其它更多帖————
    1.   国家应当要求并协助普遍地设立地方性部门性单位性小论坛  
    2.   国家应当建立一个的权威的公共随机选取软件系统  
    3.   为给政府部门献计献策设立快速通道  
    4.   说说“几百万”“几千万”人口死亡的问题  
    5.   “义务植树”是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典型案例,绿化需要新思路  
    6.   人口向城市、沿海的过度集中,不是好事;我国城市化应该轻踩刹车  
    7.   议“取消死刑”  
    8.   高考狂热耗损着中华民族的精血,公务员考试又来火上浇油?  
    9.   说一说“桃子烂在树上”“肉烂在锅里”的现象  
    10.   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重新修正  
    11.   破除迷信,实事求是,让各种方案接受论战交锋的考验洗礼,国家择善而用  
    12.   书呆子官僚垄断国计民生重大决策的局面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