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洣崽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说明,国家在宏观战略层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立场,是对瓜分瓦解国家资源、实行土地绝对私有化图谋的当头棒喝。
         国家在宏观战略层面无条件绝对地占有一切资源,在统一整合统筹规划后,又及时合理有限授权地配置给基层企业和个体、以利自主经营、以利于调动发挥其积极性,这是正确高明的政策。这一政策,既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根基和政治本质,又释放了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奥妙和灵魂。
         在肯定和赞扬的同时,有如下意见:
         不应当简单地延长。应当借助承包到期的契机,建议国家将土地先行收回,甚至考虑由原来的“土地集体所有”升格为“国家所有”,以实现土地管理的统一和高效。过去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是正确的,可以降低土地管理的重心;现在,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等各种手段,国家已经可以实现对于土地的精细管理了,因此,土地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升格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土地升格为“国家所有”后,再行统一整合统筹协调,该调整用途的调整用途、该重新规划的重新规划,以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办大事的优越性,在调整后的新的规划下,然后再行土地的重新承包。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应当依据具体实际情况区别地实施。应借助再次延长的契机,完善承包制度,规定权责,明确规则,完备手续,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实施对于土地的精细管理;应当确保耕者有其田,也应当建立土地承包流转、终止和退出机制,以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其承包期内,在遵守政府法规和相关契约、并在政府备案和认可条件下,允许承包人将其承包土地转包流转,获取合理利益;应当建立土地有偿使用或设立土地利用罚则,对于荒弃土地和不当使用土地予以处罚或收回,政府对于土地利用应当予以精准的监督,督促和鼓励土地承包人在其不再需要土地时及时将承包土地交回政府。不应当简单地延长承包,应当考量人口的变化和其它方方面面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承包。
         国家通过无条件绝对占有土地、通过土地资源有偿使用、通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获得巨大利益;国家统筹考量国家收支,应当将经济盈余以货币福利方式回馈人民,人民把土地让渡给国家统一管理,应当让人民实实在在享有土地国有所带来的权益,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6732017110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572.   每位公民应当享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573.   大学定位——人生和社会的“精神驿站”或“凉亭”  
    574.   对复旦博士遭解聘刺杀书记的述评  
    575.   高考太高烧  
    576.   为什么我国高考改革三十年而长期不得要领?  
    577.   “躺平”现象的共鸣和蔓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羞耻、反映社会的病态  
            更多冷帖————
    1.   频繁吃药打针动手术,不如培养内在免疫力  
    2.   我国大概可以养多少条航母  
    3.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4.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5.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6.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其它更多帖————
    1.   “课题申报”“审批”是粗糙、落后的科研形式……  
    2.   中小学应当调整为10年学制,腾出两年时间让每个孩子自我研修、远行游学和接受学徒式实践教育  
    3.   推动过饱和冗余就业,让工作和劳动不再是煎熬和苦役、而成为生活的权利和享受  
    4.   说一说“幸灾乐祸”  
    5.   主要学习方法和策略  
    6.   “美国发钱”一事述评  
    7.   中国成长、美帝淡出的时代和世界格局,不太远了  
    8.   实行货币福利,促进经济的自生长和微循环  
    9.   过犹不及;中小学艰深化繁难化倾向有害无益、摧残学生  
    10.   知识负担已然过度膨胀片面过分,弥补久已缺失的实践教育短板,是我国教育的紧迫任务  
    11.   我国教育高考病症与新冠疫情的比较  
    12.   教育资源海量丰富的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