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

洣崽

  
         放眼展望,“土地承包”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生产的权宜之计,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土地承包”和“资源市场化配置”在社会主义社会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
         “土地承包”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体现于宏观战略终极层面,即国家在宏观战略终极层面对主权内一切资源实行无条件绝对占有,以利于统一整合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不妨碍国家把资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有限授权地二度配置给企业和个体,以发挥企业和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解放微观层面的生产力。
         将来中国成熟的社会主义,必然是一方面国家宏观地绝对无条件占有资源,二方面企业和个体能方便地流水般动态地通过“土地承包”“市场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从国家获得所需的生产资源。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要秉持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摒弃单一片面简单化形而上学谬误。任何事物内部都是对立统一而不是单一要素的;同一个人体内既有雄性激素也有雌性激素,前一成份为主则为男性、后一成份为主则为女性;社会形态也同理,当今世界各国,既有“公有共享”的社会主义成份,也有“具体经营各谋其利”的资本主义要素,前者为主,则为社会主义国家,后者为主则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承继资本主义而来,有着社会主义的特质,但也不排斥资本主义时代所创设但仍有积极意义的因素。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五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蕴含深刻的哲学睿智。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国家在宏观战略终极层面对一切资源实行无条件绝对占有是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两者有机融合、分工互补、各显优势,于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
         67320171106
        
         网友答问——
         (一)“街山居士”网友:“君不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就是可以充分流转,由市场进行配置。莫非那时我们就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答:古代封建社会,虽然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实这只是口号而已,由于那时生产力低下、交通通讯管理手段的落后,皇帝无法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国家对土地的管理粗放荒疏徒有其名,实际上呈现土地私有和“一盘散沙”的松散局面,哪里能与今天国家对土地的有效管理相提并论,何谈“那时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        “1216789”网友:“承包,一定是有责任的,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不变,关键承包没有责任,才是大问题,不过现在生产的粮食,责任收益方都不敢收了,大问题”,“生产的粮食没人收,怎么完成承包责任制”。
         答:完整地说,实施“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应当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透明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边界清晰、期限适宜、有限授权、规则明确、权责恰当、手续齐备、预留今后调控余地。遵循这些基本原则的“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才是正确的有效的,否则,往往是暗箱操作、内部交易、利益输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破坏社会主义公有制、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
         诚如“1216789”所关注的,土地承包应当权责分明。权责问题涉及如下错综复杂的方面:国家实行社会主义之初,人民群众支持拥护政府,把各自分散占有的一小块土地等各种资源让渡给国家,因此相当于在国家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每一个人是拥有“原始股”的、是有权分享社会主义事业红利的;国家占有土地等资源后,将土地等资源市场化配置或承包给群众,群众得到土地资源使用权益,相应是应当向国家尽责任的。目前,这两种责任处于纠缠模糊状态。
         洣崽主张,国家应当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以回馈其“原始股”,具体地,在当前生产力及物价水平和国家收入之下,国家应当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和病残失能等纯消费者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货币福利;群众承包国家土地及通过市场化配置途径获得国家资源,也理应尽相应义务和责任。
         权责分明,一是一,二是二。最终,国家发展,人民受益。
         (三)“一是1”网友:“‘土地承包’不利于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价值观”        “虽然当下集体主义势弱,但它是人类起始和最终取向,这种价值观要培育,一但成为主流,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答:按照对立统一辩证法观点,“集体”“个体”是人类社会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对立互补。简单地肯定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的思想方法是错误的,两者各有其优势、也有其盲区;如同战争中,既有进攻又有防守、既有前进又有后退一样,简单地肯定进攻和前进、否认防守和后退,是不懂战争的书生思想。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5.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6.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更多冷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5.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6.   当心报应  
            其它更多帖————
    1.   可以登顶珠峰的,目前我们只相当于登上泰山  
    2.   也说“中国教育是最厉害的教育”,“老朽”网友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3.   以实行“员工分红制度”为契合端口,将党的领导和民主精神贯彻于企业、扎根于经济土壤中 (整理重发)(三)  
    4.   以实行“员工分红制度”为契合端口,将党的领导和民主精神贯彻于企业、扎根于经济土壤中 (整理重发)(二)  
    5.   以实行“员工分红制度”为契合端口,将党的领导和民主精神贯彻于企业、扎根于经济土壤中 (整理重发)(一))  
    6.   建议实行“员工分红制度”破解国企改革困局;就“员工分红”与网友的切磋  
    7.   有关国企改革实行“员工分红制度”与“老张工”网友的答问  
    8.   就国企改革“员工持股”问题与“中道”网友的切磋  
    9.   把中央精神中央政策教条化神秘化、照抄照搬、僵硬执行,实际上是巧妙怠工,是对中央对事业的不负责任  
    10.   国企改革,应当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二)  
    11.   国企改革,应当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一)  
    12.   构建“员工分红”制度——以某校为例,打造学校(或企业)内生发展自主机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