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

洣崽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以关爱为名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义务教育“禁止开除学生”“禁止体罚学生”就是国家层面对青少年的溺爱,实际上是妇人之仁、是不懂教育、不懂辩证法,是不负责任、是毁了孩子。
         “熊孩子”“顽劣学生” 客观存在,他们同样是国家的人才苗木、甚至可能具有奇异的禀赋。及时矫正这类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国家教育的责任;对这类孩子,应当以严正的纪律和具体得力的惩戒把消极错误行为约束在最小程度,矫正得越早越好,避免恶性膨胀不可收拾,这样才是对这类孩子的最大帮助和爱护。对于他们,国家应当设立专门学校予以关心和矫正,否则是国家的失职;以所谓“禁止体罚”“禁止开除”剥夺普通学校及其老师实施管理惩戒的基本手段,不对民营“矫正”服务型学校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对口的帮助指导规范及监督,而是对此类学校横挑鼻子竖挑眼,貌似“保护”青少年权益,其实严重干扰了对这类孩子的帮助和诊治,一有问题就片面炒作,对相应学校简单化地全盘否定、予以取消关闭,这不是要贻误和抛弃这类孩子吗?这类孩子要贻误在这样的“妇人之仁”“假仁假义”之下。
         ——对江西南昌青山湖区“戒网瘾学校” 豫章书院关闭事件的述评。
         67320171108
        
         “熊孩子”既有其自身个性遗传方面的因素,更主要与家庭娇宠惯纵的不当教育、与国家义务教育法“不得开除”“不得体罚”的片面袒护有关,正是这些让“熊孩子”有恃无恐、越滑越深。
         《义务教育法》中“禁止开除”“禁止体罚”这样貌似合理实际错误、引发娇宠惯纵无法约束的条文应当更正,应当更正为“教育机构有实施惩戒的权力,惩戒方式应当规范和适当”
                 “爱护”“伤害”是对立两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义务教育法》“禁止开除”“禁止体罚”的条文,貌似关爱保护学生,实际上造成对不良行为的放纵和问题恶化,最终演变成对我国孩子的危害。
         应当正视顽劣熊孩子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积极教化,不应当简单地“禁止开除”;应当还学校以包括“开除”在内的惩戒权,应当鼓励学校相互接纳被开除学生,国家更应当针被多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设立专门学校予以特殊教育……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322.   “你天天群里提货币福利,有意思吗?”  
    323.   从张宗昌“三不知”到中央和地方债务,正本清源捋金融  
    324.   “公务员财产公示”可能不是根治贪腐的良方  
    325.   话说“打江山老功臣”问题:创设荣休和荣退机制  
    326.   我国当前货币发行三渠道伪而不实,造成社会和经济的混沌乱象  
    327.   学制不当和教育制度错误是造成我国生育率下降等人口问题的重大和基本原因  

            更多新帖————
    1.   扯一扯“5C教育法则及核心素养”  
    2.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3.   说一说“思想统一”  
    4.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5.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6.   建议国家当机立断痛下血本——每生育一孩补贴30万  
            更多冷帖————
    1.   扯一扯“5C教育法则及核心素养”  
    2.   说一说“思想统一”  
    3.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4.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5.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6.   我国社会经济堵在央行“只进不出”聚敛性金融错误政策  
            其它更多帖————
    1.   “养老金支出亮黄灯”是伪命题  
    2.   “养老金空账”?  
    3.   养老金问题应当引入原始股概念;建议国家尽可能和尽快地向老年人倾斜  
    4.   让公务员 引领我们奔向更多休闲的新时代  
    5.   精简公务员的提议是错误的  
    6.   国家应该把年轻人的就业包起来  
    7.   实行“过饱和重叠就业和轮休”,在大格局下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8.   实行“重叠”“过饱和”就业和“轮休”,实现充分就业的建议  
    9.   人的终极不得已武器——“破坏性资源”  
    10.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11.   生态脆弱地区百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极大贡献  
    12.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