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提出一种不同于 “六选三” 的高考方案

洣崽

   中小学教育要回归基础、恪守本分;高考对基础教育的误导要彻底纠正。
         上海浙江“新高考”的“六选三”意思,就是在九门科目中,语数外三科必考,另外在物化生政史地六科中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以为“新高考”“六选三”实现了对考生差异性和选择性的尊重是说不通的,其中反而隐藏着必然逻辑的负面影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习和应考阶段的“六选三”方式等同于怂恿学生对非擅长、非喜爱科目的过早放弃。“六选三”方式在体现和尊重高校多样性招生取向方面也是不彻底的和很差的,某高校某专业的招生为什么不能“九选九”、        “九选八”、        “九选七”……一直到“九选一”呢?为什么一定是“六选三”呢?
         正确的高考改革方向,应当是简易化、基础化,每个考生应该参加所有九个中学基础科目的高考;考试完毕、所有科目成绩出来之后,考生再根据自己的优势科目填报志愿。高校各专业院系可以并且应当有权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个性化招生要求,在九个科目中,可以有九选一、九选二……一直到九选九等几百种方式的选择,即,某院系招生,可以只依据某一科成绩,也可以依据某两科或某三科、……直至全部九科总成绩来招生,甚至还可以设置各科目占不同的权重,以实现和尊重各高校及其院系对于招生的个性化要求。但高校各院系必须于事前(比如提前一年或两年)将自己的招生要求向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报备、并统一在网上公开发布、让考生知晓以利于指导考生选择。
         通过电脑程序,依据全体学生各科成绩的数据库、按照各院系的招生要求,从高等级名校到一般普通高校依次录取,在技术操作上,不存在障碍。
         “九考九”怎么考?要求学生参加所有九门科目的高考,但题目简易,以基础性主干性知识为主,不回避适量的学科高端题,构建高考题库,题库公开,高考题就取自于题库中,只是稍稍改变其顺序、条件、参数而已;每门科目开完即考,不要等到高中毕业那年集中一起,而是分散进行。比如,合理降低英语要求、英语开设两年即举行英语科目高考;高一史地高考、高二理化高考、高三语数政生高考……如此这般,分散进行。总而言之,实行“优秀入围加电脑随机录取;高考命题题库化,高考题库公开化;简易化透明化分散化、大题量广覆盖长考时高分值、时间前置限制重考”的高考策略;不具体赘述。
         为什么考九门、而不是十门、十几门或更多呢?当前的主要高考科目,就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考这九个科目是对当前高考基本制度合理部分及现实教育生态的尊重和衔接。另者,不应无节制地扩张高考科目,不宜把所有方面都纳入高考之中,就比如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只要尝一两口就可以,不用把汤喝完;参军体检,检查若干科目即可,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检查每一个细胞。过度复杂化加重学生负担、加高高考成本,是错误的。
         这样一种“九考九”、在招生阶段再进行多样化个性化选择的策略,不是比选课制走班制应考、比高考“六选三”,要简洁得多、方便得多吗?不是更能促进中学阶段各科目的均衡发展又有效减轻考试负担吗?对其个性化多样选择尊重和实现得不是更好吗?
         停止高考的繁难,实行高考的基础化简易化;停止选课制走班制对中学阶段过早偏科的怂恿和诱导、实行普遍的基础教育;对个性化的尊重体现于考生依据其优势科目填报志愿中、体现于各高校及其院系招生要求的差异化多样化之中。具体地彻底地改正当前高考的错误导向,中小学教育才能回归基础、回归本分。
         6732017120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一剂药方  
    6.   美国教育部关张,我国教育部何去何从?  
            更多冷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当心报应  
    6.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其它更多帖————
    1.   基础教育,应当加负还是减负?  
    2.   从海南地理学科2021届高考数据,分析当前高考的失策  
    3.   也说“告密”  
    4.   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应当是双向的——对构建民主政治生活的闲谈  
    5.   中小学教育,不要那么紧张、激烈、狭窄和歇斯底里  
    6.   还说“基层民主”  
    7.   改革和优化高考中考,构建高考中考松紧可调机制  
    8.   赞“自我革命”  
    9.   创设一年两次式聚焦领导、为其“洗脸、出汗、搓澡”的领导专享高级待遇  
    10.   国家社会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我们当群众没当好  
    11.   从联想案例反思“国企改革”教训  
    12.   高考中考要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