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话说清北和“五四”精神

洣崽

  
         近百年前的“五四”,北大人挑起了历史的责任,引领了时代潮流,从此开启国家和民族的新局面。对这一段历程,怎么赞誉都不为过。
         “五四”精神,实际上是独立思想、勇于批判、敢于担当、身体力行的精神。
         在国家陷入苦难之际,“五四”精神表现为救民族救国家于危亡的爱国主义;在中国日渐强盛的当代,应当与时俱进向前拓展为服务世界的国际主义。
         “五四”运动最可贵的是其独立性和批判精神。独立于官方,保持思想的科学和客观,不受一时一地的强势时政所操控。在政府反动的黑暗时代,敢于蔑视强权、以行动冲破黑暗牢笼;在政府进步的光明社会,也应当保持与强权的适当距离、保持对于当政者可能犯错的警惕、保持自己的操守、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先进性,守护自己批评批判监督的权利。
         光荣属于过去;今日清北面临压力和挑战。当前社会日益扁平化,信息垄断越来越难;如何继续保持思想文化科技创新先驱者引领者的地位、保持并扩大优势,是清北面临的重大题目。
         靠高考招生掐尖摘吃现成桃子的方式,是省力的,却是惰性的,无以建立根本层面的先进性;仰仗领导重视照顾、靠腕级校友捧场撑门面,解决不了内在实质问题;靠吃国家政策偏饭、靠砸钱,建立不了大学真正的公信力和权威;关门垄断、高挂免战牌、自我感觉良好,更不行……清北,您的考验来了。
         至于官方,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么真理在握,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呵护文化机构,尊重其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即使眼睛所看到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乐意的,也不能愚昧到抠去自己的双眼。眼睛发炎感染的时候,不妨滴眼药水不妨治疗;学术界惯于批评和批判,也应当习惯于来自党政来自社会的批评批判和反批评反批判。        就在这样彼此的砥砺中,越来越趋向真理,推动国家进步、社会发展。        除了思想学术批评批判的武器可以有应当有,不要把权杖及棍棒刀枪带进来。
         期待北大永葆科学性先进性进步性独立性,保持对富豪及权贵锈蚀的免疫力和警惕性;不可在温柔馨香繁华热烈潜移默化甚至温水煮蛙的过程中,悄然变成温良、势利、狭隘的宠物……
         一个猴群,需要猴王坐镇中央,也需要全群老小辛勤敬业,还需要有瞭望猴——攀上附近最高树的树梢,站高看远,及时预警可能的凶险、先行发现远处的食物和水源……这个瞭望猴角色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把我国比作一个巨大猴群,领导就是猴王,北大清华等,以其学术和思想的高端前沿,理所当然应该担当起瞭望猴的责任。清北不能僵硬被动地停留于诠释讲话,应该站立高处、目光如炬、对前方道路及时洞察,履行自己作为国家民族登高看远的“瞭望者”及探路先锋的责任。
         6732018050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2.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3.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4.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5.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6.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更多冷帖————
    1.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2.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3.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4.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5.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6.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其它更多帖————
    1.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政治庸俗化、政治投机和不讲政治三者并存  
    2.   国家应当停止对学历文凭的迷信和苛刻要求  
    3.   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终身教育——说长道短话教育  
    4.   中国呼唤工匠和如何造就工匠  
    5.   教育部开错药方了  
    6.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7.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8.   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减负”,在于“调结构”  
    9.   初中毕业生读高中读职校的分流做法是不好的  
    10.   脱离实践的我国教育,陷入误区误人无数,无脸以对亿万家庭  
    11.   “高校的课,为什么学生不爱听”  
    12.   简论我国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