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既降杠杆又增加货币投放,当下经济两全其美的选择

洣崽

  
         国家发行天量货币,积累下对社会的巨大负债;降杠杆,就是要减少负债风险。国家发行货币,谁欠债?国家欠债;欠谁的债?欠全社会每个百姓的。欠债要不要还?应该还,否则,债务积累太多,构成对未来的极大风险。
         为化解和减少债务风险,要尽可能控制货币发行;鉴于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为促进经济发展,又需要加大货币投放——两者形成了尖锐矛盾。怎么办?——当前情况下,向全国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及有孕育婴妇女等纯消费者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货币福利,既达到投放货币促进经济的目的,又不增加国家对社会的负债。
         一方面承认增发货币是国家对全社会对国民负债,另一方面又对“偿还负债”无动于衷毫不作为,这是自相矛盾的;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既是投放货币发展经济的需要,又同时是对国民“负债”的偿还。既想降杠杆以降低负债风险、又想投放货币以维护和促进经济增长,那么,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是两全其美的正确和智慧的选择。
         应对得当,这场“贸易战”对中国有益无害。如何应对?答: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收获哪些好处?扩大了内需,增进了消费,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积累了政治资源、赢得了民心,形成了消费拉动生产的良性经济循环,摆脱了对于外贸的畸形过度依赖,增进了国家经济安全,开拓了发展经济的全新道路和广阔前景。
         反之,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为宣泄生产力洪流,则对外被动吊在外贸这棵树上,对内狂吸房地产鸦片;打贸易战一条道走到黑,那是开车不向着大路,偏往人家小院挤。
         面对“贸易战”,本应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才是,媒体却号召“共克时艰”,是不懂经济;实行货币福利的道理,普通百姓不太理解,很正常;经济界人士也懵懂茫然,太不应该。
         67320180812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2.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3.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4.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5.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6.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更多冷帖————
    1.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2.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3.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4.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5.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6.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其它更多帖————
    1.   基础教育不基础,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  
    2.   答“刺嫩芽”网友“(党)在企业就没领导一切,而是靠边站成了摆设和资本家的雇佣”  
    3.   “党是领导一切的” ,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之点赞  
    4.   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5.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7.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8.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9.   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要害在哪里?  
    10.   “强调教育”“重视教育”“加强教育”貌似永远正确,但在错误方向上,只会令中国教育病症更重  
    11.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  
    12.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