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不看广告看疗效、拒绝泛泛空谈——话说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洣崽

  
         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说得极漂亮,但空泛;就好像说“我们要过河,一定要过河,要想办法过河,要快快过河”,但就是没有怎么过河的具体有效的指导与办法。“九个坚持”很好,但不应停留在泛泛空谈、应当落到实际。要真正贯彻和践行“九个坚持”而不是阳奉阴违束之高阁,至少下述问题,是应当严重关注的——
         第一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在实际执政过程中,垄断教育决策、拒绝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或者对于群众意见持两面性的虚伪态度、表面装作倾听实际置若罔闻——事实上是脱离群众抛弃群众、放弃党对于群众的领导,没有不失败的;这是对第一个“坚持”的公然违背。以事实为证:英语教育过度过分、应予淡化,百姓呼声冲天盖地已经一、二十年,有司偏能置若罔闻、反而逆流而动继续强化;朗朗乾坤,咄咄怪事,怎么解释?
         第二个“坚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口称“立德树人”,实际上实行学制过长、恶性竞争的片面单一过度过分的知识教育应试教育,排斥最起码的生活感受劳动体验和社会历练,严重脱离实践。严重脱离实践下,“立德树人”如何不成为空谈?
         第六个“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口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而实际上继续沿袭落后的“计划经济”模式,垄断教育经费处置权、预留教育经费“潜规则”端口,致使教育经费浪费糟蹋、贪腐作弊严重,致使教育投入效益低下,致使基层学校有效支配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学生家庭承受被转嫁的沉重教育负担,何谈“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懂得、不愿意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生均经费直接打入学生的教育专用账号,让学生在国家认可的学校报名就读时冲抵学费,以此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以此尊重和发挥基层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发展活力。
         我国教育问题的病灶,在于错误的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在于错误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高层决策者不反躬自省、而以空话大话敷衍,是没有用的。
         6732018091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让“贸易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2.   “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和公考”  
    3.   主张从银行贷款“借而不还”  
    4.   “危矣哉!”  
    5.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6.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更多冷帖————
    1.    让“贸易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2.   “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和公考”  
    3.   “危矣哉!”  
    4.   行政体制与民主机制应当比翼齐飞相辅相成  
    5.   老想着裁人减员降成本,是资本家管理思想  
    6.   好混的社会才是好社会  
            其它更多帖————
    1.   对我国货币发行模式的揣度  
    2.   狡黠掠夺的美国国债式货币发行路线不值得效仿  
    3.   当心报应  
    4.   建设民主生活和反腐败  
    5.   从全国大团结到世界大团结  
    6.   “看看Ds,还觉得我国教育不行吗?”  
    7.   自树一帜  
    8.   好混的社会才是好社会  
    9.   我国当前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0.   构建考试与实践两相结合火力交叉的选拔机制  
    11.   构建先进学制,建设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12.   对教育的批评应当理性、实事求是和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