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对“热爱党中央,热爱…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一帖的述评

洣崽

  
         “劳动g”网友有一帖“热爱党中央,热爱…,热爱红色江山,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对共产党人心存感激。要懂得感恩。”这个帖子是极不合适的。人民向国家承担何种责任和义务,宪法中有明确宣示,宪法没有公民必须热爱什么什么的牵强内容;将宪法精神庸俗化、矮化是错误的。
         宪法的核心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组成之一是矛盾斗争的辩证法思想;坚持批评批判和斗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搞什么庸俗的感恩。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坚持批评批判和斗争精神,就是推进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对共产党领导的真正拥护和真正支持。
         没有谁能自命为真理和正确,除非经过批评、斗争和实践的反复洗礼,不能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宪法精神庸俗地阿谀为坚持某个人的领导。以警醒和严厉的批评斗争态度看待党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坚守,是对党政的真正帮助;放弃批评和斗争的思想武器,高唱“感恩”“感激”“热爱”绵软的谀词,是麻醉迷惑党政、使党犯错误。
         群众不是天然正确和必然正确。当尖锐但实事求是的批评言论能正常表达、能在大众媒体上公开表达,就是一个不错的昌明的社会;有批评批判表达的自由、有斗争的权利,而畏首畏尾,是百姓不够觉悟、是懦弱奴性的惯性遗留。很多时政错误和弊病,简单归咎于权力者是不恰当不合理的,人民的普遍失声、迷信、盲从、依赖、懦弱、畏惧,更是致错的土壤;推进社会进步,当从自己开始。
         颂歌轻佻、迷信弥漫,反映的是执政的糊涂、百姓的畏惧懦弱和落后;清正、严肃、认真、有效、务实、活跃、包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氛围,反映党政的成熟和理智、反映群众的觉悟和进步。
         共产党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真心实意不遗余力地宣传群众帮助群众组织群众、完全彻底为人民谋利益;要群众对党“感激”“感恩”“热爱”,那是对于党的委琐市侩的认识;“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才是共产党的志向,沽名邀功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
         67320181005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更多冷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其它更多帖————
    1.   教材插图事件只是教育问题的几片浮萍;对国家教育高层的继续质疑和批判  
    2.   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插图丑化、露下体、猥亵…事件述评  
    3.   教育是人发展的倍增器或倍衰器  
    4.   台湾是套在美帝脖子上的绞索  
    5.   突破常规思维和思维定势,才见新天——漫谈实行“货币福利”  
    6.   优秀者入围随机录取、未入围者亦普遍升学,对教育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期待  
    7.   中考命题所谓“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表述,不可取  
    8.   话说“妄议”  
    9.   话说“反腐”——建设基层民主,把一池染缸重变清流  
    10.   “打碎夕阳”?  
    11.   马克思——“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  
    12.   发展实践教育是正确的,但应当于学校之外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