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与“老朽颂明”网友就“实行基层学校自主自治”问题的探讨

洣崽

  
         对洣崽《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讨——实行基层学校自主自治》一文,“老朽颂明”网友激情跟帖:“险恶居心,毁我教育!”        “核心不在,四分五裂!”        “实际上是一个‘毁根战略’的宣言。”        “这是我这么多年来见到的最险恶的涣散国家的企图。”        “老朽”网友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讨论的价值。回复如下——
         “老朽”网友是主张统一一致的、反对四分五裂反对涣散的,这很好,就这一方面对“老朽”网友表示赞许。“老朽”网友应认识到,主张基层学校自主自治,不等同于主张四分五裂;学校自主自治之后,国家虽然不直接操纵干预学校具体运作,但仍然保持对学校办学资格、教育方针和方向、教学内容、学校规章制度等宏观问题原则大事的审查,何谈要“涣散国家”?每个细胞自主自治,不等同于每个细胞闹独立性、要脱离身体;尊重每个司机自主开车,并不等于放纵司机开车横冲直撞、不受规则约束。
                 “老朽”网友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善意的,但不注重从社会实际出发、或对我国教育实际视而不见。他感觉不到,正是由于国家在教育体制上缺乏对基层学校自主自治正当地位的尊重,严重阻碍了学校发展的万马奔腾。“老朽”网友习惯于从自己主观意志和思维定势出发,而不善于观察教育领域的严重病症、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和概括进而透过现象直指本质,因而往往停留于较多谬误的朴素层面。
         善于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相反相成……)的网友是很少的;一见“实行基层自主自治”,就认为是闹四分五裂和涣散国家,不懂得“实行基层自主自治”之上,还有“宏观统筹规划和管理”与之如影随形,两者良性密切结合,才能开创事物发展进步的新局面。本帖虽则只说“实行学校自主自治”一个话题,其中就有“在国家认可的学校……”一语,即国家对于学校,并不是完全放任的,而是负有审查认可、宏观管理之职。性情草率的网友哪里注意到。
         6732018101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935.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科学整合资本主义合理因素,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936.   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基本原则  
    937.   打通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后一公里  
    938.   个体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939.   成功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者和无产阶级将不复存在  
    940.   我国当前还只是小半个社会主义,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简单  

            更多新帖————
    1.   “集体经济是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  
    2.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3.   分钱发钱与贸易战  
    4.    让“贸易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5.   “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和公考”  
    6.   主张从银行贷款“借而不还”  
            更多冷帖————
    1.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2.   当心报应  
    3.   把“深度探索”当应试教育的成果是不要脸  
    4.   好混的社会才是好社会  
    5.   自树一帜  
    6.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其它更多帖————
    1.   当下我国教育未能正确处理常识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关系  
    2.   最推崇的几所成功大学  
    3.   中国教育,问题出在教育的顶层设计——教育方向、学制、考试制度……  
    4.   “素质教育” 不是当前我国精准对症的教育思想  
    5.   我国教育基本地背离了国家教育方针——对我国教育缺失实践劳动的批判  
    6.   构建学徒型实践教育模式,开辟我国职业技能教育新道路  
    7.   对将来中学课程和高考安排的设想  
    8.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9.   教育六大定律;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10.   论教育的节律及创新教育制度的思考  
    11.   还几分时间,留一方空白——论空白在教育中的意义  
    12.   发展实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