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倍受误读和被泼脏水,教育产业化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康庄大道

洣崽

  
         “教育产业化”成众矢之的,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种种问题的受罪羊。其实,我国哪有真正的教育产业化,充其量有一点微细的萌芽;萌芽状态的我国教育产业化既倍受误读和被泼脏水,又确实走了弯路,许多朋友对教育产业化心持抵触,可以理解。我国教育正经历着艰难坎坷的对市场化道路的探索;即便如此,教育产业化,必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康庄大道。
         当前的教育投入体制是,通过漫长渠道种种规则把教育经费拔到学校,也就是“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方式环节太多,中途跑冒滴漏损失极大,潜规则严重,真正到达底层学校的极少。比如我国年教育经费约3万亿元以上,合生均经费1万几千元,但真正能为学校支配的,初中学校生均约800元,高中生均约1000元左右,其它以工资、基建等名义或形式呈现,基层学校能自主支配的极少,资金效益低下,致使基层学校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不得不向家长转嫁教育负担。这,其实是教育计划体制之弊而不是教育产业化之错。
         猜想今后的教育体制。应当把国家的教育经费,按各学龄段生均数额直接打入每个学生的教育专用帐号(但不能直接兑现用于其它消费),当学生到国家认可的学校报读时充抵学费。以此体现和尊重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服务的选择权,以此激励各所学校万马奔腾办好教育,以此尊重学校的教育收费权和办学自主权,以此激励学校精打细算节约投入提升教育品质,以此体现和彰显国家对于学校有效的宏观管控。学校是收取学费的,但事实上由国家所担当,就不致于转嫁或加重百姓教育负担。
         其实,现在的教育没少花钱,但效率极低,很大部分被浪费糟蹋了。要改变的,正是这种造成浪费糟塌的“计划式”办学体制。
         将来,即使是私立学校,只要合乎国家教育要求、合乎国家教育规划、被评审合格,那么,学生到私立学校读书,其教育帐号经费,也应当能充抵学费,即国家教育经费应该无阻碍地流淌到私立学校。以此,打破公立私立学校之间鸿沟,让其平等竞争。
         这样的教育产业化方向,不是更符合和体现群众的利益、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吗,合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法精神。
         67320181120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5.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6.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更多冷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5.   当心报应  
    6.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其它更多帖————
    1.   对到目前为止的我国教育的批判(二)  
    2.   对到目前为止的我国教育的批判(一)  
    3.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政治庸俗化、政治投机和不讲政治三者并存  
    4.   国家应当停止对学历文凭的迷信和苛刻要求  
    5.   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终身教育——说长道短话教育  
    6.   中国呼唤工匠和如何造就工匠  
    7.   教育部开错药方了  
    8.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9.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10.   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减负”,在于“调结构”  
    11.   初中毕业生读高中读职校的分流做法是不好的  
    12.   脱离实践的我国教育,陷入误区误人无数,无脸以对亿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