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新增货币相当于收割财富和成果;一年约16万亿,应当用在正道上

洣崽

  
         货币,既是对持有者消费的授权,又是对生产者的开工令;合理的货币增发,既促进消费,又拉动生产。合理的货币增发,是促进消费和扩大生产的共同需要,促成二者平顺对接、形成经济良性运作的环路。当前我国种种问题,借重货币手段可以有极大的纾解甚至解决。
         我国并非没有及时增发货币,我国在温和通胀范围内增发货币是正确的;问题是投在了错误的方向。树枝结桃,施肥应该向着根部;我国货币愚直投向企业、投向生产……是不经意间的严重错误。雨水下在高山、能汇集沟谷河湖江海,雨水下在沟谷河湖、却没法润泽山岭;与之同理,消费人群的钱归根到底要流淌到生产者手上,国家新增货币,应当投向消费端而不是生产端。投向消费端才能最快最高效地纾解民困改善民生,不但由此而拉动生产,并且把生产引导到消费对接的领域。
         建议国家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具体而言,当前情况下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货币福利。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百姓的应有权益。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理当合人道、行天理。
         国家还应当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居民逐步实行补贴。这些居民照看了当地的资源、生态和基础设施,便利了国家开发,应当得到回馈。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居民实行补贴,有利于全国人口合理和均衡分布,有利于全国人口的自由流动,农村人口可以进城,城市人口可以下乡,促进人口和资源的流动流转、优化组合。
         当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时,还可以向全国的每一个学生,在其成年之前,陆续多次地发放总额约2万的游学旅行费,以鼓励游学、鼓励旅行、鼓励了解国家深入社会、鼓励实践。
         ……
         国家有没有钱?是有的。除财政收入外,国家一年新增广义货币M2约16万亿左右,相当于隐蔽无形、神奇巧妙、偷天换日般地从社会收割了16万亿财富和发展成果;这样天量的经济资源应当合理利用、用于正道。
         6732019010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2.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3.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4.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5.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6.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更多冷帖————
    1.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2.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3.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4.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5.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6.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其它更多帖————
    1.   厉以宁的“土地确权”值得警惕,“福利方面要量力而行”主张是虚伪的  
    2.   灰尘厚了,屋子脏了,该扫一扫了!——论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  
    3.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宪法精神为核心  
    4.   对“高度一致”错误思想的批判  
    5.   对外“一带一路”,对内“货币福利”  
    6.   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疑惑  
    7.   作为国家思想高地,强坛应当把握好包容大气与立场严正的辩证关系  
    8.   遵循践行宪法,破解国企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困局  
    9.   国家政治关系到百姓的利益福祉,百姓有权了解政治、充分表达、参与政治  
    10.   坚决拥护“讲政治”的主张  
    11.   辩证看待骂声和批评  
    12.   返本归源、去伪存真,矫正和重塑我们的斗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