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高度赞同国家温和通胀的经济策略;真正的货币发行应当如阳光播撒大地

洣崽

  
         不少朋友希求物价稳定,以为物价固定下来才好。企图物价一成不变是不现实的,不合乎自然和大道,高成本打造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尚且有迂回升降、大海尚且有波涛汹涌,物价怎么可能固定。相反,利用温和通胀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倒可以做出大文章好文章。如同战争时期,只知与敌人硬打硬拼那是愚鲁的莽汉,毛泽东进退裕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却能克敌制胜;无需在物价上死扛,借助温和通胀有节制地增发货币、将增发货币准确地用在正确的方向,是经济发展的现实策略。
         随着经济体的增长,社会需要更多货币;国家响应这一需求,就有必要有可能增发新的货币,新货币的产生如同瓜熟蒂落势在必然。如同社会“核反应堆”内部科学整合之后的“能量释放”,这种“能量”以新增货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新增货币本来就是全体社会运作所产生、归功于全体社会,应当光芒四射、无条件服务于社会,任何机构不应遮蔽垄断这些社会的成果和光辉。新增货币之投放,贷款方式不是真正的货币发行,而是伪发行,因为贷款总是要归还的;真正的货币发行应当如阳光播撒大地一样毫无索取地投向社会。
         国家通过新增货币而收割全社会财富,应当正视和坦承这部分收获的客观存在和正当性,应当把新增货币收割来的收益摆到国家台面、坦荡地视为国家堂堂正正的收入而不应藏着掖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程度地分享货币发行收入、把该收入用之于公共领域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务是正确的正当的;通过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务,国家把当初的收割已然回馈百姓。因此,凡用于公共领域且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合理开支,应实时勾销、而不应再视为国家负债或地方政府负债。
         村里果园丰收了,村里摘下丰收的桃子,正待要分吃桃子;呆子们摇头晃脑、生吞活剥引用洋理论、用半生不熟洋文说,这些桃子不能算村子的收入,而只能算村子对这些桃树的“负债”或“欠账”,既然“负债”和“欠账”,这些桃子怎么能分吃?于是伙同几个村干猥琐窃喜地把桃子抬到黑黑的里屋去了;说“负债”或“欠账”也行,那得给桃树施肥吧?呆子们却拒绝向桃树施肥,也就是,明知对桃树欠账,偏偏拒不偿还。这就是当代“经济学家”们的逻辑。
         在经济实际增长和温和通胀两方面因素支撑下,国家央行增发货币;增发货币收割了社会财富,这些收益算不算国家收入?应当不应当中央与地方共享、与百姓合理共享?货币增发收入,要不要摆到国家台面上来,接受包括全国人大在内的规范统一的监督?通过货币增发摘了桃子、收割了财富,摘桃收割完了要不要对土地及时培肥?怎样培肥?
         今后应当如何?中央与地方合理分享货币发行权益、中央和地方得以向群众提供日益完善和升级的公共服务,又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直接回馈社会——这样,国家收割了社会财富,但是超值地回馈了社会,不但两不相亏,反而形成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向新高度——今后,应当这样才是。
         高度赞同国家温和通胀的经济策略,但严厉批评国家通过温和通胀收割来的经济资源使用方向错误、效率低下。给果树施肥不应当错误地施向树梢,而应该施向根部;同样货币发行应当向着消费端,而不是愚直向着生产端。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假设有一个孤立的小镇,想要改善小镇人的穿着,那么货币不应愚直投向裁缝而应投向居民。以贷款方式把货币投向裁缝,只是借贷,不是真正的货币发行,因为借款总是要还的;将货币毅然无条件投向居民(较好的方式是投向居民中的纯消费者),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发行。直接投向裁缝,各种衣服顺利地大量生产出来,却最终因小镇人缺乏购买力而滞销;投向小镇居民,则裁缝生意越做越大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改善小镇的穿着。
         建议国家摒弃对货币权益的垄断,建立与地方、与百姓共同分享货币权益的制度。与地方分享货币发行权益,当下严重的地方债务应当在货币发行的框架下合理清零;与百姓分享货币发行权益,最应当向百姓中的纯消费者实行货币福利。
         网友答问——
         “爱学习的老汉”网友:“不通胀原来的一万元钱就是不得了的富豪了,那也就没人干活了,但对于收入本来就低的人通胀就是雪上加霜”
         答:温和通胀相当于国家巧妙无形地收割社会财富,在收割过程中,货币持有越多者对国家无形贡献越大,因此温和通胀更多地有“夺富”的作用;国家收割财富以后,一方面用于必要的国家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向百姓(尤其应当倾斜于百姓中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等纯消费者)实行货币福利回馈百姓,起着“济困”(济困,但不要着意扶贫)的调节作用,百姓就不至于吃亏而是得利。因此,如果温和通胀分寸把握得当,如果收割来的财富合理支配,对于经济发展、对于改善民生、对于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下的问题是,        以温和通胀为代价收割来的社会财富,国家却用之不当、投向错误、任性挥洒、严重浪费、效益低下、滋生贪腐,不懂得不愿意与地方共享、与百姓共享,而热衷于以先投资后销账的方式向资产者输送转移。致使地方债台高筑;百姓承担通胀的压力,却不能享有应得的权益,而资产者坐大、官商勾结巧立名目贪婪地夺占权益,更加剧贫富分化和对立。当前我国的财富配置极不合理、效益极低。
         在这种不合理低效益运作下,从1990年至2018年,我国以物价上升近20倍的迂回,仍取得了广义货币M2从1990年末1.5293万亿上升至2018年末        182.67万亿、后者是前者119倍的经济发展成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经济规模实际扩大至原来的约7倍。
         如果我国改善经济发展策略,建立中央与地方、与百姓共享权益的货币投放机制,货币投放不再愚直地投向生产端而是合理地投向消费端,我国经济运行将合理得多、有序得多、稳健得多、效益高得多。倘能如此,做一个展望,在又一个新的30        年里,继续以温和通胀的迂回、以物价上升约十几二十倍的代价,经济总量增长到现在120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至现在的6至7倍的经济规模——那是可以实现、也是很了不起的。
         在经济增长和温和通胀的支撑下增发货币,把增发货币收割来的经济资源合理分享、恰当使用和正确投放,可以支撑我国今后几十年新一轮优质高速增长。
         67320190215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932.   话说“私企”“国企”(二)  
    933.   话说“私企”“国企”(三)  
    934.   斗争得和谐、斗争出团结、斗争中得进步  
    935.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科学整合资本主义合理因素,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936.   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基本原则  
    937.   打通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后一公里  

            更多新帖————
    1.   拆一拆“法治”“人权”论者们的假把式  
    2.   话说民主  
    3.   “海南县市正职书记几乎全军覆没”述评  
    4.   苏联解体而我国能巍然屹立,是不是文革的红利?  
    5.   “少年班”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6.   全国性基础性重大平台应该掌握在国家手里  
            更多冷帖————
    1.   拆一拆“法治”“人权”论者们的假把式  
    2.   话说民主  
    3.   “海南县市正职书记几乎全军覆没”述评  
    4.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5.   转载“小嘉讲历史”之周恩来故事片段  
    6.   “少年班”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其它更多帖————
    1.   国家应当要求并协助普遍地设立地方性部门性单位性小论坛  
    2.   国家应当建立一个的权威的公共随机选取软件系统  
    3.   为给政府部门献计献策设立快速通道  
    4.   说说“几百万”“几千万”人口死亡的问题  
    5.   “义务植树”是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典型案例,绿化需要新思路  
    6.   人口向城市、沿海的过度集中,不是好事;我国城市化应该轻踩刹车  
    7.   议“取消死刑”  
    8.   高考狂热耗损着中华民族的精血,公务员考试又来火上浇油?  
    9.   说一说“桃子烂在树上”“肉烂在锅里”的现象  
    10.   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重新修正  
    11.   破除迷信,实事求是,让各种方案接受论战交锋的考验洗礼,国家择善而用  
    12.   书呆子官僚垄断国计民生重大决策的局面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