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提倡“伟大斗争”十分中肯、十分紧迫、十分必要

洣崽

  
         从广义的一般的意义看,斗争即矛盾,矛盾在事物中普遍存在,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斗争的内涵十分丰富。以为“斗争”就是闹哄哄乱糟糟、就是批斗、就是唇枪舌剑、就是棍棒刀枪、就是“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这是严重误读。没有顽强斗志、不懂得斗争、不善于斗争、畏惧斗争回避斗争的国家和民族,没有希望。见“斗争”一语而杯弓蛇影、两腿哆嗦,是心理阴影心理疾患,应当医治而不是予以迁就。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越怕鬼、越来鬼,越斗争、鬼越少。
         明确斗争目标。斗争出和谐,斗争出团结,斗争出进步。
         丰富斗争方式。微笑能解决的,不用言语;言语能解决的,不用鞭子;鞭子能解决的,不用刀剑。微笑、言语、鞭子、刀剑……        都是斗争的工具和手段,要如同匠人一样熟练巧妙恰当地使用每一种斗争工具。
         遵循“实力”原则。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躲、就走、就退、就忍;自身实力强,微笑不能解决、用言语,言语不能解决、用鞭子,鞭子不能解决、用刀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勇敢斗争,是行天道、尽人事。
         遵循“节省”原则。微笑能解决的,不用言语;言语能解决的,不用鞭子;鞭子能解决的,不用刀剑……
         增长斗争力量。掌握先进的斗争指导思想;改善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发展和培植进步的斗争力量。
         研究斗争智慧。缩小斗争面、精准斗争,把自己的圈子划得大大的,把对手的圈子划得小小的;量力而为、避免盲目蛮干;防微杜渐,寻找、把握和制造斗争时机,把问题和矛盾消弭于微末初始状态;机动灵活,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借重条件,迂回变化,
         提升斗争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摒弃卑劣手段;坚持真理、忠实于真理,不弃守阵地,意志坚如钢;服从真理,闻过则喜、见贤思齐,摒弃死不认错的顽固,改正错误同样是进步。
         科学缜密实施。调查情况,明确目标,群策群力,集中决断,付诸实行,督促检查,及时反馈,反复斗争,夺取胜利,赏功罚罪,总结整理,以利将来。
         67320190908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频繁吃药打针动手术,不如培养内在免疫力  
    2.   我国大概可以养多少条航母  
    3.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4.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5.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6.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更多冷帖————
    1.   频繁吃药打针动手术,不如培养内在免疫力  
    2.   我国大概可以养多少条航母  
    3.   赞南京理工,批评国家  
    4.   赞王树国校长的三个意味深长问题  
    5.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6.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其它更多帖————
    1.   “养老金支出亮黄灯”是伪命题  
    2.   “养老金空账”?  
    3.   养老金问题应当引入原始股概念;建议国家尽可能和尽快地向老年人倾斜  
    4.   让公务员 引领我们奔向更多休闲的新时代  
    5.   精简公务员的提议是错误的  
    6.   国家应该把年轻人的就业包起来  
    7.   实行“过饱和重叠就业和轮休”,在大格局下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8.   实行“重叠”“过饱和”就业和“轮休”,实现充分就业的建议  
    9.   人的终极不得已武器——“破坏性资源”  
    10.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11.   生态脆弱地区百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极大贡献  
    12.   生产过剩时代的“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