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知识负担已然过度膨胀片面过分,弥补久已缺失的实践教育短板,是我国教育的紧迫任务

洣崽

  
         知识负担片面膨胀、排斥挤压实践,我国教育走在错误的歧途。
         物质和意识,物质第一;知识与实践,实践为重——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立场。我国教育实际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学生毕业之时,徒有一纸文凭和满肚子食而不化胀气难受的所谓“知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走不得远路、耐不得艰苦,没有基本的劳动常识、劳动本领、劳动习惯,身体孱弱、意志慵懒,这是害了孩子、是误人子弟……这种情况,不是杞人忧天式的无谓担忧与焦虑,而已经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观察对比一下我们及周边人士的父辈、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难免有一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在不当的教育下,中国家庭的孩子、我国下一辈,呈现显著退化的普遍现象。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们大概率可能迎来一个尴尬苦涩的“巨婴”社会。
         不管一种教育如何标榜粉饰、带着官方光环,如果毕业成人之际,具体地,不会挑担、不懂游泳,不会健身、不懂社交,不会娱乐、不懂休闲,不会烧菜做饭、洗衣缝补、生活自理,人生常遇常用的本领不学上几十门,赖以谋生的职业劳动技能不初步地造就一到几门——就算拥有一张文凭,这种教育也是失败、残缺和崩塌的。
         网上知识类虚拟教育资源无限丰富,生动得很、方便得很、廉价得很、可以反复重播,其效果不输于老师授课或超过老师,在知识教育上能助学校一臂之力、甚或一定程度取学校而代之。如果学校教育不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及时调整、把学校教育的重心调整到历练感受劳动实践型教育上来,仍然在知识教育中作茧自缚,道路会越走越窄、没有前途。
         在高考指挥棒错误导引下,我国知识教育已然过度、过分,危害极大;优化高考设计,把知识教育从过度竞争高利害考试高压下解放出来,弥补久已缺失的实践教育短板,是我国教育的紧迫任务。
         6732020030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2.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3.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4.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5.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6.   就这些方面,严正批评国家和当局  
            更多冷帖————
    1.   建党群服务中心,不如建民主生活微信工作群  
    2.   对比“支部建在连上”惊出一身冷汗  
    3.   对伪善和造作抿嘴一乐——就一个网上段子的述评  
    4.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5.   敢于、善于、高水平开展批评斗争  
    6.   提一个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直接发给百姓的设想  
            其它更多帖————
    1.   “义务植树”是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典型案例,绿化需要新思路  
    2.   人口向城市、沿海的过度集中,不是好事;我国城市化应该轻踩刹车  
    3.   议“取消死刑”  
    4.   高考狂热耗损着中华民族的精血,公务员考试又来火上浇油?  
    5.   说一说“桃子烂在树上”“肉烂在锅里”的现象  
    6.   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重新修正  
    7.   破除迷信,实事求是,让各种方案接受论战交锋的考验洗礼,国家择善而用  
    8.   书呆子官僚垄断国计民生重大决策的局面必须改变  
    9.   反腐败斗争  
    10.   厉以宁的“土地确权”值得警惕,“福利方面要量力而行”主张是虚伪的  
    11.   灰尘厚了,屋子脏了,该扫一扫了!——论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  
    12.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宪法精神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