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用断指“V”形图指代这次抗疫是特别不合适的

洣崽

  
         有一幅断指“V”形图最近比较火爆,其出现有其理由机缘,其创作无可厚非,但对其聚焦,将其放大、符号化,用来指代这次抗击疫情,则是特别不合适的。
        
         这次抗疫,在一些细节上确实存在应当改进的瑕疵,付出了一些代价和牺牲;但是在总体上,毕竟赢得了抗疫的根本胜利,避免了很可能的社会经济大崩溃大灾难,这是应当肯定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疫情中暴露的问题有利于指示今后针对性的改革方向,中国成功抗拒疫情可能成为中国发展前进崛起的重大节点。这次抗疫胜利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不应超出实际地过分渲染悲情。断指不可重生,聚焦炒作夸张断指图包含着(国家)疫情以后形同残疾的隐喻。这是夸张、不合事实、可能还夹带着对于国家诋毁诅咒的恶意和不良成分;事实将会是,疫情过后,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前景,中国将发展得更好。疫情期间是有死亡、有牺牲,但死亡和牺牲是社会的常态和事业前进不可避免的付出;未曾正视、不能正视死亡和牺牲的,还处在社会生活的低年级,社会生活低年级、晕血、矫情、大惊小怪者,社会国家之事可能常常超出他们的理解边界。婴儿的出生也伴随胎盘的破裂、成千上万组织细胞的枯萎和一定的失血;即使在平顺的正常年份,我国一年也有一千万左右正常死亡人口数;遭遇灾害和抗御灾害本来就是人类社会见多不怪的常事,我国在抗疫中死亡三千多人,于14亿人口国家的总体来看,如同蹭破一点皮,而不是断了几根手指,蹭破一点皮是完全可以平复再生的。
         过度渲染悲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前进,不利于鼓舞必胜信心和斗志;有些人们不乐意中国进步和发展、而孜孜于涂抹唱衰中国,置抗疫的重大胜利和意义不顾、却把蹭破一点皮夸张为断指,不可上了那些人们的当。
         6732020040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湖北天门补贴生育比国家做得好,盛赞!  
    2.   “吹牛式爱国,是一种毒药”  
    3.   贻误军机  
    4.   反腐是技术活,窄巷捉猪给出的反腐启示  
    5.   囤积央行不分钱发钱,相当于囤积油库不给油箱加油  
    6.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更多冷帖————
    1.   湖北天门补贴生育比国家做得好,盛赞!  
    2.   贻误军机  
    3.   “吹牛式爱国,是一种毒药”  
    4.   反腐是技术活,窄巷捉猪给出的反腐启示  
    5.   囤积央行不分钱发钱,相当于囤积油库不给油箱加油  
    6.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其它更多帖————
    1.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3.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4.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5.   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要害在哪里?  
    6.   “强调教育”“重视教育”“加强教育”貌似永远正确,但在错误方向上,只会令中国教育病症更重  
    7.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  
    8.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  
    9.   发展实践教育,关键在学校之外;在实践中造就人才、遴选人才  
    10.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真理…  
    11.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12.   对教育部“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政策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