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对中美关系,慢慢推太极是对的

洣崽

  
         对中美关系,慢慢推太极是对的;要沉得住气,因为胜券在我、时间在中国这边,不必着急。
         就让美帝满池塘打滚、撒野、耀武扬威好了,咱们就动动嘴、抗议抗议,这是很对的。咱们动嘴、美帝动航母飞机,谁动静大、成本高?人家耀武扬威,咱也喊打喊杀,不好,占不到优势和先机,掉落到跟对方一样的层次。如同对一头无理性的狂躁公牛,不招惹,不无谓激化矛盾,有意识地避而远之。
         咱正好也需要反光内照、凝神聚气、更新内政、整治军备、增强国力。
         微笑能解决的,不用言语;言语能解决的,不用肢体;肢体能解决的,不用棍棒;棍棒能解决的,不用刀剑……慢慢磨嘴皮,慢慢推太极;磨嘴皮、推太极,就是交流、沟通、融合,跟对方充分磨嘴皮推太极,既是对自己的保护,又是对对方的尊重,可以少犯错误。
         第一种情况。如果激于义愤、怒而致战,现在就和美帝碰硬,以美帝逐渐衰颓但毕竟是超级大国的力量余存、以中国已然具备且迅速增长的强大国力,双方有得一拼,中国会惨胜,但美帝必惨败。
         第二种情况。古代有退避三舍的故事,毛泽东有诱敌深入的智慧和谋略;跟美帝这样的强手,得慢慢玩。咱跟美国推太极,而美帝执意挑衅、露出空挡破绽、身体趔趄重心不稳、授我以隙,到他造孽太过分、愚蠢地把腿脚伸到万不该进入的于敌不利于我有利的险地,我中国看准时机、同仇敌忾,果断打断他一条腿……那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和全世界再从容翻开新一页。
         第三种情况。再成功推太极一二十年,中国力量成长壮大,获得全面压倒性政治经济科技道义军事优势,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时,坐赢。
         不论上述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中国胜出,这不是阴谋,而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做何种选择,就让山姆大叔自己去决定好了。
         6732020072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2.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3.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4.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5.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6.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更多冷帖————
    1.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2.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3.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4.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5.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6.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其它更多帖————
    1.   当前我国教育,最需要把高烧退下来  
    2.   高度膨胀如火如荼炽热高烧,不是成功;学校教育要自觉收敛恪守本份,不要试图取代和包办其它教育  
    3.   高度膨胀如火如荼炽热高烧,不是成功;学校教育要自觉收敛恪守本份,不要试图取代和包办其它教育  
    4.   基础教育不基础,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  
    5.   答“刺嫩芽”网友“(党)在企业就没领导一切,而是靠边站成了摆设和资本家的雇佣”  
    6.   “党是领导一切的” ,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之点赞  
    7.   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8.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10.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11.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12.   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要害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