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有朝一日我国教育占据世界高地也是不奇怪的

洣崽

  
         事物有一体两面或多面,新中国以来的我国教育既有不可否认的显著成绩、巨大成就,也存在严重问题。
         成就方面。原来普遍文盲,发展到普遍受教育;迅速培养各方各面各级人才,支撑了我国现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局面——这些教育成就功高至伟、怎么歌颂都不过分;
         问题和缺欠方面。我国教育效率低下,如同一台破旧机器,耗能大、发热高,噪音震天动地,却有效做功不多;好机器应当是耗能低、发热少、低噪音、比较安静却做功极大的。我国教育夺占了过分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损害青少年身心、过多耗占他们的时间精力,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模式。目前我国教育制度顶层设计不行,学制不合理,投入体制不合乎经济规律,教育内容结构不科学,指导思想不行(口称马克思主义,实际奉行功利主义、考试主义),许多具体教育策略不行。
         最难为我国基层学校、基层老师、学生,还难得广大家长眼光长远、重视教育、倾其投入,面对教育机器如此老旧落后,仍然顽强地编织着自己的教育梦想、还做出惊人的成绩。
         问题和欠缺必须正视和纠正。
         目前,主要还是我国学生以出国留学为荣而不是世界其它国家学生以留学中国为荣、是英国“哈罗”学校强势扩张到我海南开办学校而不是咱中国某教育集团发展扩张到英美日本开办学校,中国虽有“孔子学院”在多国开办、但毕竟是经济倒贴的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更不要说诺奖人数寥寥无几不成比例、近视率高居世界前茅了……目前,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平均水平,还是有差距的。从1949年到现在,70年有余,70年时间是可以成就沧海桑田奇迹的;我国教育不尽人意的状况,不能再用“旧社会积贫积弱”来解释了吧……
         没有理由因既有成绩固步自封,一听批评就暴跳如雷。共产党最难能可贵在于其光明坦荡和人民立场,在人民利益面前,没有什么错误是舍不得放弃和舍不得纠正的。
         实事求是肯定成就,认真理性地正视、检讨和解决问题,倘能如此,我国教育可以更上一层楼,有朝一日我国教育占据世界高地也是不奇怪的。
         67320200825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一剂药方  
    6.   美国教育部关张,我国教育部何去何从?  
            更多冷帖————
    1.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4.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5.   当心报应  
    6.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其它更多帖————
    1.   如旭日穿透晨雾,社会主义要庄严绽放了(三)  
    2.   如旭日穿透晨雾,社会主义要庄严绽放了(二)  
    3.   如旭日穿透晨雾,社会主义要庄严绽放了(一)  
    4.   成功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者和无产阶级将不复存在  
    5.   社会主义是我国宝贵厚重的政治资产  
    6.   打通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后一公里  
    7.   公路系统是实行“公有”“共产”的经典模型  
    8.   个体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9.   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基本原则  
    10.   论社会主义核心制度  
    11.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科学整合资本主义合理因素,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2.   话说“私企”“国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