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闲扯,从古代“举孝廉”、当下考试制度,到实践选拔

洣崽

  
         人才的甄别遴选有多种方式,往往各具优劣,又有落后和先进之分。
         古时候的“举孝廉”、当今的考试,都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人才选拔,有其操作简便的优势。但举孝廉存在着易于虚伪做假、衡量尺度不客观的缺陷;考试选拔则衡量尺度更为客观,但偏差大——因为善于考试和善于实际工作是两码事,以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相当于通过影子来选拔演员,太不靠谱,误差太大。
         我国考试选拔如日中天、炙手可热,许多朋友因考试而登堂入室从此亨通腾达,以其曾经的考试光荣而自喜,对考试选拔钟爱有加,可以理解;但考试选拔终究只是近似性参考性的选拔方式,无法胜任本质性、终极性人才甄别。
                 什么才是人才甄别的本质性终极性方式?答,唯有实践。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是这个意思。实践的方式最客观、最准确,但,实践方式也有缺点,那就是过程漫长。因此,在某些非紧要甄别的领域,比如中考、高考招生,采取考试方式也就行了;但倘若为单位为国家选拔人才、想要避免猥琐低能短视狭隘之人贻误事业、想要实行精英治理推动事业,那还是需要在实践大舞台一较高低。
         毛朱周邓及一大批卓越英才脱颖而出,既不是靠“举孝廉”、也不是看高考,而是在实践江河中大浪淘沙而来;袁隆平、任正非、钟南山……他们的位置,不是靠考试考出来、更不是通过举孝廉获得的。
         甄别人才不以实践标准而以纸面考试,反映人才选拔工作上的投机取巧和惰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庸人占位、人才不兴,每每贻误事业。纸面考试,用于中考高考招生还凑合,就不要狗戴帽子、自诩为“选拔人才”了;有必要摒弃对考试的过度依赖、迷信和滥用。人才选拔回到实践标准上来,我国的社会才更踏实和稳健、从而减少起初飘渺虚幻美轮美奂和而最后跌落实地的颠簸震荡。
                 6732021030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遥想当年延安整风运动  
    2.   话说“不劳而获”  
    3.   对调整武汉大学党委书记的述评  
    4.   东方红太阳升,风景这边独好  
    5.   不婚思想,糊涂!  
    6.   建设民主,实行群众批评和党政监督火力交叉,构建国家和社会的免疫系统  
            更多冷帖————
    1.   遥想当年延安整风运动  
    2.   话说“不劳而获”  
    3.   对调整武汉大学党委书记的述评  
    4.   东方红太阳升,风景这边独好  
    5.   建设民主,实行群众批评和党政监督火力交叉,构建国家和社会的免疫系统  
    6.   广义抗日战争还没有终结、还不能终结  
            其它更多帖————
    1.   对货币及央行应当分钱发钱问题的探讨  
    2.   亲有病,心戚伤  
    3.   应当“地方债”清零、并且给地方分钱  
    4.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其实反腐败不难……  
    5.   深入发掘我国“党的领导”政治优势  
    6.   庆祝国庆;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先进和强大的国家  
    7.   强心针式的经济刺激,意义有限  
    8.   央行发行货币,是收益还是负债?  
    9.   对央行经济刺激政策的述评  
    10.   这个挑拨离间太直白和不要脸  
    11.   “6亿人月收入一千元”表述不科学不恰当  
    12.   国家掌握货币发行权,公有制就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