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再说“湖南取消四大名校招收外地生”

洣崽

  
         人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进步非常重要。禁止学校招收外地学生不是最恰当,应当叫停的是“掐尖招生”、不是“外地招生”;不论本地学校还是外地学校、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都不能掐尖或变相掐尖,即,四大名校在其本地也不应当掐尖招生。
         幼儿园入园及小学入学应当禁止一切形式的选拔行为;
         小升初可以进行低门槛的绝大部分通过的合格性考试,且只能由政府教育部门主持和组织,避免分数流出助涨掐尖。(不合格者由国家特殊关爱帮扶,或留级再读,或送专门特殊学校。)
         初升高与前述小升初相类,实行较低门槛多数通过的合格性考试。根据教育教学总体状况设合格和良好两条线。合格者报读本学区学校,良好者可以申报其它名校。良好线可设置为前15%,即分数进入全体考生前15%范围的为良好。这样,稍有区别,又不至于过分竞争。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式的掐尖和百分之十几的良好选拔,是有天壤之别的,如同高速公路开车,每小时一百一二十公里是可以的正常的安全的,每小时一百八、两三百,就是危险和肇事了。
         应当许可外地学校招生,但应控制在良好选拔的程度内,而绝对禁止掐尖。
                 建议这样——
                 各名校把自己的招生要求和学校规章制度包括学费标准事先向社会公布,让考生和家长周知;考试成绩达到良好者可以报读各名校;各名校留出适当的自主招生名额,其它名额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招生,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名校报读人数实施录取,当报读人数超过学位人数时,实行媒体、专业、官方和大众多重监督下的电脑随机录取。
         这样,名校招到的,虽不一定最拔尖、但毕竟成绩良好;以此把教育从恶性竞争的高烧狂躁中解脱出来,营造和谐健康的基础教育生态。
         6732021031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3.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6.   一剂药方  
            更多冷帖————
    1.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5.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6.   当心报应  
            其它更多帖————
    1.   灵活务实多维辩证而不是僵硬教条片面机械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  
    2.   前苏联盛极而衰土崩瓦解的教训和今日美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症结……  
    3.   健全的民主政治生活是国家和社会运作之本;从国家到单位、从顶层到基层创建普遍常态且名副其实民主政治生活  
    4.   美国为什么没有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  
    5.   不能把楼盖歪了  
    6.   民主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无价之宝,应当严正贯彻实行于从高层到基层每一个单位  
    7.   没有人喜欢打针吃药动手术,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监督和制约——话说“民主政治生活”  
    8.   发扬党“民主政治生活”优良传统;我们需要怎样的“民主政治生活”?  
    9.   一位网名“残原”的网友对“发钱”问题的评述,说得不错——  
    10.   从“全民发钱”到“货币福利”,且看“发钱思想”的渊源及其潮流的日渐洪大  
    11.   将来的社会,应该是企业找人,而不是人找工作  
    12.   即使有人选择慵懒人生、拒绝工作,国家也应保证其基本消费,才合乎人情天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