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话说批评和斗争

洣崽

  
         对批评和斗争心存阴影、讳莫如深,如果是一般群众,也还罢了;如果党政领导也陷入或迁就这样的错误思想、放弃斗争的思想武器,则非常不应该,相当于虎狼自弃爪牙,相当于关公自弃青龙偃月刀,相当于自我缴械,是可笑和可悲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内部是矛盾斗争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前进的动力。否定批评和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背弃。真正的共产党人,积极主张批评和斗争,欢迎批评和斗争,在批评斗争的洗礼中越战越强;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和非武装各种形式的斗争而赢得胜利,否定批评和斗争,必然否定中国革命:否定辛亥革命,否定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否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否定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否定这一切斗争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一些朋友拿文革说事来否定批评和斗争,其爱护国家、珍惜安定团结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思想和方向完全搞错。文革乱局原因恰是因为当时历史条件下群众普遍的盲从迷信狂热躁动较低觉悟、不善于批评不善于斗争、批评斗争的策略和方向错误所致。不善于批评斗争,然后应该学会批评和斗争才是;摔一次跟斗从此放弃走路、一次努力失败从此放弃努力,这种逻辑是荒谬的。
         以文革乱局为由而心存阴影、成天陷入杯弓蛇影如惊弓之鸟的状态,那是心理疾病,不是健康心态,对此不应该迁就、而应该予以治疗;迅速崛起、腾飞在望、放眼世界的中华民族,应当摒弃心理阴影而换装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豪迈积极心态。
         有朴素思想的朋友以为批评斗争引发内耗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但真相是,通过及时的批评和斗争,把矛盾和问题及时消弭在初始微末状态,把负面能量及时疏导和释放从而避免大灾变。也就是,批评斗争才是实现坦诚相见、真正团结、长治久安的正道。要想实现和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必须开展积极及时、适当适度、着实有效的批评斗争,批评斗争应当如时雨降临、而不要积累成狂风骤雨。
         是否把持斗争思想武器,是衡量思想上真假社团成员的检验标准。
         除了思想糊涂的朋友,只有对手最愿意我们放下批评和斗争的思想武器。
         6732021040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2.   “中国公务员考试是世界上最优制度”  
    3.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4.   三河市“招牌颜色”事件的深挖与根治  
    5.   “集体经济是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  
    6.   对我国大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畅想  
            更多冷帖————
    1.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2.   “中国公务员考试是世界上最优制度”  
    3.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4.   当心报应  
    5.   三河市“招牌颜色”事件的深挖与根治  
    6.   “最棒的教育”  
            其它更多帖————
    1.   基础教育不基础,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  
    2.   答“刺嫩芽”网友“(党)在企业就没领导一切,而是靠边站成了摆设和资本家的雇佣”  
    3.   “党是领导一切的” ,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之点赞  
    4.   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5.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7.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8.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9.   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要害在哪里?  
    10.   “强调教育”“重视教育”“加强教育”貌似永远正确,但在错误方向上,只会令中国教育病症更重  
    11.   除了家庭层面的对孩子溺爱,最严重的是国家把对青少年的溺爱上升到法律层面  
    12.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