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对复旦博士遭解聘刺杀书记的述评

洣崽

  
         国家和社会每每急不可耐。
         压迫写论文、做课题、出“成果”,是各行各业各单位、尤其是教育科研单位普遍通行的现象;就算“成果”出来,这样功利的应急之作,哪里真有什么实践价值。
         科研成果可遇不可求。公民终其一生而无所创新是正常的;有用于社会的像样创新成果,人一辈子能出一两件,稀罕得如祖坟冒青烟。国家应该大气、豁达、宽厚、包容。
         读研读博本质上是继续教育,是生产力发达社会每个公民应当享有的教育权利,设置“考研”“考博”种种门槛,事实上是对公民实现份内权益的阻碍。如同读完小学一年级然后上二年级那样,国家应当让每个公民平顺地“读研”“读博”,即,每工作若干年带薪休假一年、国家提供学费且免于入门考试地鼓励公民回大学“充电”接受继续教育,而不是对此设置种种门槛和障碍;读研读博是每个公民享有的继续教育权益,期间能出科研创新成果当然好,不出成果也是大概率的正常情况,不应当以“论文”“课题”“成果”施加压榨。
         国家应该给科研工作者以宽松包容的环境。宽松到什么程度?宽松到,即使科研工作者入职以后一辈子平平庸庸、没什么成果和贡献,也包容体谅。
         看问题应当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社会已经发展到生产力高度发达、供过于求的时代,过去那种狭隘浅近锱铢计较的小心眼、小家子气、老思想老眼光,应该更新了。
         不要强求和人为压榨“科研成果”。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成果来了拦都拦不住;分娩时间未到,挤压也不行。
         国家宽阔无为,如同时雨滋润,反而能滋生出雨后春笋般茂盛的创新成果。
         何必急不可耐、如此压榨。
         67320210612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600.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601.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02.   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603.   “党是领导一切的” ,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之点赞  
    604.   答“刺嫩芽”网友“(党)在企业就没领导一切,而是靠边站成了摆设和资本家的雇佣”  
    605.   对北大院长姚洋先生“发1万亿元消费券”建议的述评  

            更多新帖————
    1.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2.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3.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4.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5.   “每月补农民和农民工1000元”  
    6.   “钱哪去了?钱哪去了?钱哪去了?”  
            更多冷帖————
    1.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2.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3.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4.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5.   “每月补农民和农民工1000元”  
    6.   “钱哪去了?钱哪去了?钱哪去了?”  
            其它更多帖————
    1.   很多单位和部门的党政关系没有厘清……  
    2.   主张高校以学生自我负责自求多福的宽松包容办学形式为主  
    3.   我国社会经济堵在金融枢纽——国家央行  
    4.   漏气气球;与其糊涂被动,何不抢占先机?  
    5.   像过去生产队分粮分油一样发钱  
    6.   每个国民应当享有畅通获得高水平全过程教育服务的权益  
    7.   掰扯一下“地方债突破40万亿”  
    8.   回复“你可以在自己家族或一两个村庄实验货币福利”  
    9.   对思想理论界阿谀奉承倾向的批评  
    10.   建议国家统计和发布“国民安逸指数”和“大中小学幼儿园伤亡指数”  
    11.   后发优势人口红利之后,我国发展的新条件新优势在哪里?  
    12.   教育数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