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就任泽平建议问题与朋友的讨论

洣崽

  
         对咱的看法,有朋友严重反对,说:“(加印货币)本质上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措施,拉美的教训应该记取。那也赞同金圆券了?货币超发是对人民的掠夺,共产党完全可以用更好的非货币手段。”
         答:温和通胀和恶性通胀是有区别的,正如正常开车和超速飙车的区别一样;不能因为反对超速而反对开车,是吧?[呲牙]
         再说一说“掠夺”的问题。假设生产队一个超级汤锅里在煮一头牛,汤锅的水太少、要熬干要烧锅了。这时候有人建议,我借两桶水倒锅里,回头从锅里你还我两桶汤就行了。这就是新增货币而国家垄断货币权益、不回馈百姓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的套路;这就是巧妙的“掠夺”。
         换一种方式,如果锅里水太少、并且又新加入了半只羊一只鸡,这时加两桶水,但熬出的肉和汤水全生产队共享,每个人都能因之匀上一碗半碗或一两勺,那么,加两桶水的操作就很正常。这就是根据生产力增长而新增货币及在温和通胀范围内新增货币同时回馈百姓、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的道理。[呲牙]
        
         朋友又说:“金融不过是政府与国民的一种游戏而已,朝三暮四,能骗的都是头脑简单的人。”
         答:金融可不是游戏,而是社会经济运作的中枢,极端重要。金融是生长的、成长的、变化的、发展的,但不宜称这种正常的成长发展改变为“朝三暮四”。
         要反对以金融为手段榨取人民,但应当开拓以金融服务人民的大道。
         公路、高速公路、高铁、飞机及社会制度社会文明原本是不存在的,人类以智慧创造出来服务生活。货币和金融原本在人类社会不存在,也是人类创生出来的。
         电影《刘三姐》里唱“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形象地描述了货币和金融在社会运作中的神奇作用。金融妙可通神,借助金融可以极大改善人民的生活、发展我们的国家。有金融手段而执意不用,如同有高铁有飞机而不乘、而执意挑担走路。
         咱赞同任泽平的建议、而主张稍稍优化;但即使不优化也是可以的——国家一年新增货币十几万亿甚至二十万亿是常态,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十年”“再”加印“二万亿”,也没什么大错,无非是每年再新增货币两千亿嘛。
         [憨笑][握手]
         67320220112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危矣哉!”  
    2.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3.   基础教育之“杂”与后续教育之专精尖  
    4.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5.   我对教育部的批评和跟群友的砥砺切磋  
    6.   优先级:基层民主>媒体监督>法治  
            更多冷帖————
    1.   “危矣哉!”  
    2.   只能让鬼推磨、不能让鬼当家  
    3.   小米加油、智驾加油  
    4.   会议民主和微信群式民主  
    5.   把“深度探索”当应试教育的成果是不要脸  
    6.   老想着裁人减员降成本,是资本家管理思想  
            其它更多帖————
    1.   提一个高考改革的简单办法——  
    2.   大山孩子逆袭为航天员的事例,洗白不了我国教育客观存在的严重问题  
    3.   对“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领导讲话的述评  
    4.   不因人废言;一位贪官在法庭上说的话,直白、真实而有典型意义——  
    5.   “三权分立”与“支部建在连上”的比较  
    6.   阻断引发升学恶性竞争的两个根源  
    7.   我国两把刷子,西方国家只一把刷子……  
    8.   家庭、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公私关系解析与述评  
    9.   中国发展态势初步反映了公有制的优势——公有私有问题探析  
    10.   从朝鲜农村集体干农活视频到对“集体”“公有制”的探讨  
    11.   头痛挠头、脚痛跺脚,没有技术含量——教育部《…行动计划》述评  
    12.   “中国教育,到了重大改革的临界点了吗?”